壮丽70年 初心创辉煌
l穆述雨
翻开历史的篇章,我听见隆隆的炮火震耳发聩,我看见人们的身体颤颤巍巍。是谁在主宰这个世界,操纵着这场战争的游戏,收割着受伤的灵魂……
对于战争,我从来没有接触过,因为我一直生活在和平年代里。70年沧桑岁月,70年彰显时代辉煌。人生只不过数十载,见证着时代的发展实属幸福感爆棚,在这70年里,新中国的发展可谓是翻天覆地,在中国人民及海外华人的共同努力下,新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百姓安居乐业,中华儿女正式踏上了实现民族复兴梦想的伟大征程,昂首迈入了新时代。幸福是奋斗出来的!70年来,中国共产党砥砺奋进,带着蓬勃发展的中国向世界昂首走来。这些年我们获得的一切成就,都展示着中国人民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老一辈的人们经历风风雨雨,唯有安定才是他们唯一的愿望,或许他们从不曾想过,我们的新时代竟如此美好,曾经车马很慢,到如今5G的出现,人们之间的联系再也不是问题;曾经吃不饱穿不暖,生病不敢治,到如今科技运用于医疗、出行、教育;曾经的星星之火,终于可以燎原,我们更加快速地融入世界。70年披荆斩棘、砥砺奋进,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一路走向社会主义,走好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创立了新中国,为内忧外患的局势画上句号,又着手绘就社会主义的辉煌蓝图。土地改革、解放思想、港澳回归……这些篇章汇编成中国的成长史,伟大的祖国逐渐成熟,逐渐强大。如习总书记所说,有党的坚强领导,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团结奋斗,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梦想一定能够实现。
回顾中国的发展史,我们始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不断追逐我们的中国梦。依稀记得,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伟大贡献和历史启示,深刻阐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必须牢牢把握的八方面要求,对全党在新的历史起点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了行动指南。他的讲话气势恢宏、意蕴深厚、体大思精,充分展现了共产党人的本色初衷、雄心壮志和使命担当,是引领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献,为决胜全面小康实现中国梦凝聚起必胜信心和磅礴力量。“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只有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才能使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人民屹立与世界民族之林而不倒;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境界,推动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古人有苏武牧羊,坚持19年坚贞不屈;今人有邓稼先放弃美国优厚待遇,呕心沥血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两弹一星。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开拓者,更要保持这颗不断拼搏的心,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心怀梦想朝着新时代出发,即使遭遇存折,失望,迷茫与彷徨,也要一步一个脚印,勇敢追梦!
守护初心 朝气前行
l张东博
中华大地,历史悠久。在这片五星红旗照耀的土地上,充满着勃勃生机与活力。这片黄褐色的土地,经历过战争与革命,也经历过改革与振兴。经过一代代人的努力,中国以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之林。旭日东升,五星红旗缓缓升起,国旗下的我们高唱国歌,默默祝福伟大的祖国。
这是一个新的时代,属于我们的时代。风风雨雨70年,先辈们一步一步将这个美好的时代送到我们面前。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我们看到了无数勤奋勇敢的身影。他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奋斗一生。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一个梦,这些梦汇聚在一起就成了我们伟大的中国梦。中国梦绝对不是口头上的,它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中国梦,是所有中国人的共同约定。每一个青年都是有梦想的,我们要用自己的梦想,支撑起伟大的中国梦,坚信我们瘦弱的肩膀总有一天会支撑起祖国的未来。
岁月悠悠,时光轮转。今日之世界,中国已有一席之地,今日之中华,青年一辈人才济济。“少年志,则国志;少年强,则国强”。青年是最有朝气与活力的群体,我们昂首挺胸,一次次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自己的担当。胸怀大志,我们清醒地明白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时刻督促自己,不忘初心永跟党走。踏踏实实发扬先辈光荣传统,勤奋学习,积极为祖国的建设付出努力。在成才的路上,我们相信,会有一批优秀的人与我们并肩前行,他们分布在祖国各地,身上散发出希望的光芒遍照大地。
愿我们青年人敢于有梦,勇于追梦,为了岁月静好,初心犹在,岂敢懈怠。
青年自当早立志,“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车行挪威哈当厄尔峡湾至奥斯陆窗外即景
l王泽龙
两岸黛山长对望,
一条绿水谷中流。
道边翠草嚼花鹿,
头上蓝天翥雪鸥。
金发丽娘贪日浴,
碧眸顽仔戏飞舟。
凭窗疑是瑶池画,
蓬岛主人也乐游!
震撼人心的黄河壶口瀑布
l薛铭科
刚一下车,巨大的轰鸣声就传到了我们的耳边。前边就是黄河壶口瀑布了。
导游说,昨天因为水大流急,水流占据了整个河床,壶口瀑布景点关闭。我们来得很巧,水又大,又能安全地走到瀑布边观看。
走过引桥,巨大的轰鸣声让人震惊不已。桥下黄浊的水——这哪里是水呀,分明是黄泥浆流在奔腾,在奔涌,在河槽的石头上迸溅。
来到瀑布边,我们都被这瀑布的气势震撼了。向黄河来水的上方看去,有一种压迫感,滚滚浊浪,奔涌而来,这宏伟气概,让人想起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豪迈诗句;回过头来,隔着防护栏看去,瀑流近在咫尺,仿佛伸手就能碰到。你看,黄河水裹着泥沙到此聚拢,收束为一排急流,奔腾呼啸,跃入深潭,溅起滚滚浪涛,翻腾奔涌,在形似巨壶的地形约束下,水流回旋沸腾;巨大的浪涛,拍打着两边的岩石,云雾排空,咆哮怒吼,震耳欲聋,在巨大的落差下注入谷底后,激起一团团水雾烟云,景象分外雄奇壮观;浪涛溅起的小水珠如汽如雾,落在身上凉凉的,吸进鼻孔有一点儿土腥味儿;站在河边观看这泥流瀑布,撼人心魄,雄壮之势,无与伦比。这时,又会使人情不自禁地想起“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雄壮的黄河大合唱。往下面看去,飞流直下,跌入深槽,如壶注水。再往下看,就是十里龙槽了,也许是奔腾咆哮累了,黄河水在龙槽里老实多了。
我们没有进入龙洞内观看瀑布,因为在岸边,我们已经感受到了瀑布的震撼,没有必要再进一步加强这样震撼的感受了。
在瀑布边的河床上,当地几个老乡头裹白羊肚毛巾,身穿独具地方特色的服装,牵着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小毛驴(我第一次见到小毛驴),供游客骑上毛驴游玩照相;河岸上,两个与河床上同样打扮的山西老乡,吹着喇叭,扭着秧歌,还说着些我听不太懂的话,从他们表情上看,应该是欢迎游客的吧。这些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参观结束,该向壶口瀑布说再见了。随着瀑布的轰鸣声渐渐远去,我的心却仍在震撼着、激动着、回味着……
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传承
l刘欢
小学语文课堂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主阵地。笔者在内乡县王店镇雷沟中心小学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如下的方法。
一是在汉字教学中,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一个汉字就是一部微型的文化史。汉字,有形可识,有音可读,有义可寻。如“门”字的甲骨文很像两扇门的样子,指的是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从形体变化,到文字意义,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意象,寓教于乐。汉字教学还要抓会意字、形声字,从造字意义着手,解释字义,这样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在汉字知识中得到熏陶,很好地识记汉字的音、形、义,不仅加深了对汉字的理解、记忆,而且还能粗浅地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
二是在诵读经典中,让学生领悟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诵读,是落实情感教育的重要方法,更是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诵读记忆”是语文学习十分有效的手段之一,也是让学生体验传统文化魅力最方便、直接的方式。古人孩童入私塾,先生常常由诵读开始引学生入门,由诵读而背诵,即便先生不加详解,待背诵到文句烂熟于心时,学生自然融会贯通。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诵读是让全体小学生参与到阅读中来最为简便的方法。用诵读营造良好的氛围,促进学生自主感悟语文学习内容中的传统文化因素。从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中,学生懂得惜时;从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学生懂得了怎样爱国;从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学生明白了为了崇高的理想,坚持不懈的追求态度。
三是运用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进行传统文化熏陶。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很多国学,如《三字经》《弟子规》、成语等它们背后就是一个故事。故事给学生以知识、以梦想、以信任、以思索。给学生讲故事,可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在课堂中开展以故事为主要内容的听、说、读、写、记、演等形式的综合性语文训练活动,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质和文化素养。每天利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由教师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故事,目的是让学生感到国学故事的无限精彩,对成语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从而为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打下基础。
四是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读本,进行因材施教。选择的读本,既能培养学生诵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兴趣,又要蕴含做人做事之道理。根据学生年龄的差异安排诵读内容,如:一年级学习《三字经》;二年级学习《百家姓》;三年级学习《千字文》;四年级学习《弟子规》,背古诗词20首;五年级学习《孝经》,背古诗词20首;六年级学习《增广贤文》,背古诗词20首。而《老子》是经典中的经典,蕴涵着中华民族的大智慧,对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无法估量的作用,适合各年级学生诵读。
小学语文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广大教师共同努力,进行长期的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