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5日489、490期A2版
2019-06-21 00:00 校报编辑部 

首届教师教学比赛校区决赛落幕

本报讯5月28日,首届教师教学比赛龙子湖校区决赛结果揭晓,5名教师荣获一等奖。

副校长颜敏高度重视本次比赛,希望比赛能够真正发挥效应,成为提升全校教师业务素质和水平的助推器与教师提升教学业务素质的平台;广大教师能够以此为契机认真钻研业务、提高技能,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在全校形成学业务、比技能、求进步的良好氛围;广大教师要通过比赛,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为学校的快速、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次比赛采用说课和讲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参赛内容为本学期所授课程中的一次课或一个问题。每位参赛教师以20分钟为限,分别阐述授课过程并进行详细讲解。18名参赛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精辟诠释、教学方法的灵活驾驭和教学语言的生动运用,尤其是对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充分展现了我校青年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娴熟的教学技能和先进的教学理念。评委们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每位参赛选手的说课、讲课水平进行了客观、科学的评价。经过激烈角逐,冯静、柳世平、王婼瑶、岑晓芳、赵建凤荣获一等奖,王向群、张小军等6人获二等奖,彭景、王源源等7人获三等奖。工商管理学院、职业指导教研部、学前教育学院、经济与法律学院、艺术学院荣获优秀组织奖。

赛后,教学质量评价指导室荆建华教授、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山灵芳分别为文、理科组的比赛做了精彩点评。(教务处 林琳)

学校召开期中学生座谈会

本报讯5月7日和14日,学校分别在龙子湖校区、象湖校区召开学期期中教学检查学生座谈会,参会学生来自各院系、部的各专业、各年级。副校长颜敏出席座谈会并讲话。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图书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后勤服务总公司等单位负责人参加座谈会。

座谈会上,同学们发言踊跃,既肯定了教学中认真负责、效果优秀的教师,又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日常教学和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建议,如课程安排、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PPT使用、考研、多媒体教室管理、学生宿舍管理、图书借阅和阅览室使用等问题。参会的各部门负责同志就同学们提出的相关问题给予解答和说明。通过面对面的直接沟通,加强了同学们和相关部门之间的互相了解,畅通了沟通渠道。

颜敏仔细听取同学们的发言,肯定了同学们的主人翁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奋进精神,感谢各相关部门对教学工作的大力支持,对同学们关心的人才培养方案、对选修课的认识以及学科竞赛等教学方面的问题,从成果导向的角度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她衷心希望同学们珍惜大学学习时光,打好专业基础,通过参加学科技能竞赛等活动,丰富第二课堂,增强实践能力,为圆满完成人才培养的各项目标要求打下良好基础。(教务处)

校区第四届主题团日活动创意大赛暨十佳活力团支部风采展落幕

本报讯6月11日晚,龙子湖校区第四届主题团日活动创意大赛暨十佳活力团支部风采展在祥园学术报告厅圆满落幕。校关工委、党委组织部、宣传部、保卫处、离退休处、学工部、学生处、团委、职业指导教研部等部门负责同志,各院系党总支书记、团总支书记,各参赛队指导老师及300多名学生共同观看此次比赛。

经过近一个月初赛、复赛层层选拔,来自8个院系的10个参赛团支部进入决赛。决赛分为“秀”自己和创意汇演两个环节,各参赛支部围绕“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的主题,结合专业特色,采用多种创新形式,充分阐释了“五四”运动的精神内涵,全面展示了我校新时代青年学生与时俱进、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经过激烈角逐,艺术学院2018级视觉传达一班团支部荣获特等奖;教育系、学前教育学院2018级学前教育三班团支部、文学院2018级汉语言文学班团支部、经济与法律学院2018级市场营销班团支部3个团支部荣获一等奖;工商管理学院2018级电子商务班团支部等6个团支部荣获二等奖;文学院2018级文秘班团支部等11个团支部荣获三等奖;经济与法律学院2018级市场营销班团支部荣获最佳组织奖;艺术学院2018级视觉传达一班团支部荣获最佳创意奖;文学院2018级汉语言文学班团支部荣获团结协作奖;宋志方、李富颖、原艳玲、庞国庆等4名教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活动中,对2018—2019学年五四红旗团总支及优秀学生会进行了表彰,教育系、学前教育学院团总支等5个团总支被评为2018—2019学年五四红旗团总支;外国语学院学生会等5个院系学生会被评为2018—2019学年优秀学生会。(团委 王尘)

3名教师被授予河南省文明教师称号

本报讯 近日,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河南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公布2019年度全省教育系统“两创两争”活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结果的通知》,我校李爱红、席红旗、王肖芳3名教师被授予“河南省文明教师”荣誉称号。(本报记者)

2名教师入选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

本报讯 日前,河南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公布2018年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评选结果的通知》,我校惠献波、马壮2名教师当选2019年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本报记者)

我校代表队省乒乓球锦标赛获佳绩

本报讯5月13日—5月19日,由河南省教育厅和河南省体育局主办的河南省大学生“华光”体育活动第十五届乒乓球锦标赛在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举行。

学校组队参加专业组赛事,获得本科乙组男子团体第七名、本科乙组女子团体第五名、本科乙组男子双打第三名、本科乙组女子双打第八名和本科乙组男子单打第三名的好成绩。学校获“体育道德风尚奖”,沈文丽老师获“优秀教练员”称号,李祖国和耿璐获“优秀运动员”称号。(体育系 沈文丽)

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系列活动

本报讯4月23日至5月30日,龙子湖校区图书馆开展了“不忘初心传承文明,让阅读成为一种信仰”阅读推广系列活动。

活动期间,阅读推广工作得到了相关部门和师生的大力支持,相继开展了宣传动员、优秀书目荐读、电子资源宣传、共读图书、活动图片展、职业体验、专题图书展览、书库“寻宝”等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活动。

阅读推广活动秉承“诵读文化经典·建设书香校园”的宗旨,依托图书馆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以开展丰富多样的读书活动为抓手,组织和引导全校师生以书为伴,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营造积极向上、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氛围,推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向前迈进。(图书馆 李明儒)

本报7件作品获省高校好新闻奖

本报讯5月28日,河南省高校校报研究会、河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高校报委员会公布2018年度河南省高校好新闻奖评选结果,我校龙子湖校区选送的7件作品全部获奖,其中一等奖3件、二等奖2件、三等奖2件。

本次评选共分为消息、通讯、评论、新闻图片(新闻漫画)、版面、副刊、新闻论文、新媒体作品八大类。其中,四开半月报新闻类作品限报5件,副刊作品限报5件。我校周凤栖的作品《书瘾》、刘文聪的作品《以春为宣书为笺》、王露颖的作品《厉害了,我的国》被评为副刊类一等奖;王俊的作品《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谢珂的作品《读书岁月无悔》被评为副刊类二等奖;李明儒的作品《2018年“沐浴书香放飞梦想”读书月活动启动》、校报记者的作品《我校荣获“2018年度河南最具就业竞争力品牌高校”称号》被评为消息类三等奖。

近年来,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全校师生的大力支持下,校报坚持办报宗旨,严格遵守出版规定,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及时贯彻上级文件精神,及时刊发学校及各院系、部门的动态新闻,为学校融合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本报记者郑义)

我校代表队在省第十三届定向锦标赛中获佳绩

本报讯5月29日至6月2日,第十三届河南省定向锦标赛在新乡市辉县举行。

本届赛事共有来自全省55家单位113支队伍706人参赛。比赛设百米赛、短距离赛、中距离赛、长距离赛、接力赛、短距离接力赛6个项目,22个组别。我校选派10名学生参加了21岁组精英和普通组各项目比赛。经过全体队员的努力拼搏,我校代表队获得M21岁普通组接力赛第二名、M21岁精英组接力赛第三名,魏寒同学获W21精英组中距离赛第二名、长距离赛第三名、百米定向赛第三名,王鹏飞同学获W21普通组长距离赛第三名、短距离赛第五名、百米定向赛第六名,刘乐同学获W21精英组长距离赛第四名。(体育系 任卫华)

软件工程专业

软件工程专业是在软件技术专业的基础上申办的本科专业,2018年9月开始招生,目前在校生人数120人。

软件工程专业结合国家和河南省经济建设的总体目标,立足河南省产业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特别是财政、金融、税务等行业全面信息化发展对IT人才的需求,以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为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与训练为抓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信息技术系通过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推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带动我校专业建设整体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一、 师资队伍

软件工程专业现有专职教师21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9人,高级实验师1人,讲师8人;具有博士学位2人,研究生学位17人,兼职教师数人。

二、 教学条件

1.实验室、仪器设备能够满足专业办学需要

目前已建有满足软件工程本科专业教学要求的实验实训场地,包括软件工程实训室、软件测试实训室、网络云实训室、网络工程实训室、数字电路和嵌入式实训室、微机原理实训室、组成原理实训室、组装与维护实训室、综合布线实训室、多媒体实训室、用友财务管理模拟实验室等,为我校软件工程本科专业的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图书资料满足专业办学需要

校图书馆馆藏资源日益丰富,软件工程专业图书及相关图书9.4万册,同时还订有多种专业杂志,完全能满足本专业教师、学生的教学和学习需要。

三、 实践教学

1.探索以“校企合作”为主要形式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进行校企合作,将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生产服务流程和价值创造过程相融合,通过分析产业和企业对人才的能力素质和知识结构要求不断调整课程体系,先后与浙大网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厚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光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河南云和数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进行合作,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由知识传授型向能力培养型的转变。合理设置专业课程,体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在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保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2.成立学生工作室,把创新创业理念融入日常教学工作中

新生入学后,选拔能力突出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掌握利用软件工具实现需求应用,再从学习小组中选拔优秀的学生,组成学生工作室,为创新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以点带面,以工作室为中心,促进全专业学生积极投入到创新创业中来。

四、 教学管理

坚持严格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按照“监控——反馈——整改”的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体系,落实学生信息员制度和院系两级教学督导制度。根据各方面的反馈意见,及时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树立科学的教学质量管理理念。按照学校有关规定贯彻落实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定期修改和完善教学文件、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培养方案,以高效科学的教学管理保证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建立人才培养反馈机制。配合学校引入第三方调查评估机构,设计并完善来自学生、家长、用人单位以及社会的反馈评价机制。通过第三方调查评估机构,开展对毕业生质量调查和评估,客观评价我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是否达到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3.教学整改措施。加强教风建设、学风建设、考风建设,对教学监控过程中发现的以及社会各方反馈的问题,实行院系领导负责制。(教务处供稿)

关闭窗口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