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15日488期A1版
2019-05-22 00:00 校报编辑部 

党委中心组召开学习会议

本报讯5月6日下午,党委书记王雪云主持召开中心组学习会议。党委成员丁庭选、王建生、李宝洲、刘云兵、颜敏、张风格及党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纪委办、学工部、校团委、教务处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与会同志认真学习了毛泽东同志的《党委会工作方法》,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省委巡视办《关于召开推进巡视整改深化以案促改专题民主生活会的通知》,省委十届九次全会精神和全省教育大会精神。

通过学习,大家认为,重温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我们开展新形势下学校各方面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学习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意见,进一步提升了认识、明确了要求,增强了规矩意识和做好工作的自觉性。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届九次全会、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一定要理解深、感悟透,紧密联系学校实际,找准结合点、切入点,有针对性提出贯彻落实措施,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大家表示,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巡视发现的问题和高校发生的典型案例为镜鉴,开好推进巡视整改深化以案促改专题民主生活会,推动巡视整改、以案促改深入开展,确保党的教育方针不折不扣落实,确保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学校发展的高质量。

王雪云强调,要不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和重要讲话精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要求,不断深入学习领会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会议精神、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不断深入学习领会中央和省委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和教育工作的新精神、新观点、新论述、新要求,不断提升思想认识、理论素养,达成共识、形成合力,持续营造学的氛围、严的氛围、干的氛围,切实解决学校融合发展中出现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实际问题,确保各项工作落细落实到位。(本报记者)

学校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大会讲话精神座谈会

本报讯5月7日下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讲话精神座谈会在象湖校区召开。党委书记王雪云,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王建生出席座谈会。学生处、团委、各团总支的负责同志和校系学生骨干100余人参加了会议。座谈会由王建生主持。

座谈会上,黄至诚、徐光宇、刘艳平、张唤唤等10名学生代表依次发言。他们结合自身学习生活实际与学校发展现状,围绕新时代青年人的使命担当,从不同层面分享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心得与收获,畅谈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具体做法和工作体会。大家表示,要努力发挥所在学生组织作用,积极引领全校青年学生在学校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多出彩、出浓彩,争做出彩财金人。

王雪云首先代表校党委向全校团员青年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向为学校融合发展做出贡献的财金青年表示衷心的感谢。她结合省委书记王国生在全省各界青年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精神专题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对财金青年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提出了六点希望和要求:一是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树立远大理想”嘱托,坚定理想信念;二是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热爱伟大祖国”嘱托,涵养家国情怀;三是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担当时代责任”嘱托,担当强国使命与责任;四是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勇于砥砺奋斗”的嘱托,矢志艰苦奋斗;五是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练就过硬本领”嘱托,增长能力才干;六是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锤炼品德修为”嘱托,不断修身立德。她强调,全校各级党组织、各部门要坚持党对青年工作的领导,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引领和激励广大青年把五四精神传承好、把时代使命担负好。要增强政治意识和阵地意识,不断提高做青年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做青年师生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学生的引路人。全校各级团组织要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优良传统,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不断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认真履行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职责,团结带领新时代财金青年开拓创新、奋发有为。

王雪云寄语团员青年。当代青年既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只有练就过硬本领,才能击水中流,当好时代弄潮儿。广大学生干部要带头领学,发挥好学校联系青年学生的桥梁纽带作用,畅通学生反映问题渠道,在两校区实质融合发展中,积极营造团结和谐稳定的校园氛围。广大财金学子要坚定理想信念,夯实价值坐标,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养分,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以实际行动展现财金青年风采。

最后,王建生引用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经典名句“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勉励团员青年,要求青年学生坚守梦想,踏实勤奋,努力求知,进一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讲话精神,传承弘扬五四精神,与党同心、与人民同行,勇担强国使命与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团委)

省中小学名校长培育工程第四批培育工作研讨会在郑召开

本报讯5月9日,河南省中小学名校长培育工程第四批培育工作总结研讨会在郑州召开。省教育厅副巡视员吕冰、我校校长丁庭选、省教育厅党风办主任刘根成、省教育厅人事处副处长丁建志出席会议。培育工程第四批培育工作导师代表、培养人选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刘根成主持。

丁庭选代表我校向获得省级名校长荣誉称号的校长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各位领导、专家导师对培育工程的指导和支持表示最诚挚的感谢。他指出,在省教育厅的领导和支持下,第四批名校长培育工作自2017年启动以来,完成了集中理论研修、名校跟岗学习、课题研究与答辩、办学思想凝练、文集出版、现场诊断等培育任务。本次培育工程体现了领导支持、措施有力、特色鲜明、成果显著等特点,在我省的基础教育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他指出,我校具有深厚的办学积淀,形成了优秀的办学传统,始终以高度的热情和严格的标准服务我省的教育干部培训工作,服务我省教育事业发展。他希望各位“河南省中小学名校长”关心支持学校的发展,在新的起点上持续前行,在我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向教育家型校长迈进,在我省的基础教育事业发展上贡献新的力量。

丁建志宣读了《关于公布河南省第四批中小学名校长的通知》。与会领导同志为获得“河南省中小学名校长”称号的49名培养人选颁发了证书。名校长代表、郑州市淮河路小学校长金焕芝,导师代表、省基础教研室副主任李海龙分别在会上发言。

吕冰在总结讲话中指出,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落实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开展名校长培育工程的重大意义。他重点解读了《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强调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着力提升培养人选的综合素质,建立健全严谨高效的培养机制,大力彰显培育工程的品牌效应,切实提升名校长工程培育质量;要强化后续培养,充分发挥培育工程的引领作用,努力培养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校长队伍,为我省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专家导师组与名校长一起,围绕培育工程创新与名校长示范辐射作用发挥,进行了深入探讨。截至目前,中小学名校长培育工程共完成四批培育任务,204名培养人选被授予“河南省中小学名校长”荣誉称号。(干训处 王丽君、王向辉)

立德树人要以德育人

l本报评论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工作目标是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省委书记王国生在全省教育大会上指出,“全省上下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强措施、补短板、提质量,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中原更加出彩提供强大支撑。”

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就要进一步明确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国际合作的神圣使命,进一步履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以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一步谋划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贯彻落实的方法措施,真正做到落细落小落实。特别要明确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关键是要以德育人。

以德育人,关键在教师。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是学生智力的开发者和个性的塑造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不仅担负着教育和管理的责任,还是青年学生精神发展的引路人,如同灯塔发光一样,指引着广大学生锤炼品德修为,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远。

以德育人,先导在“育己”。教师的职责首先是育人。先成人,后成才。为人师表,答疑解惑,则为老师。所谓“师者,人之模范也。”“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都是强调教师育人先育己的重要性。教师“育己”,就是要育好师德师风,做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四个相统一”,即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从而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以德育人,根本在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以德育人,着力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四个自信”,肩负时代重任,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锤炼品德修为,明辨是非,恪守正道,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增长见识;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培养学生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用自己练就的真功夫、硬功夫为学生树立榜样、做好示范,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

我们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立德树人,使命光荣,以德育人,任重道远。我们应当义不容辞,引导青年学生秉持修德之心,锤炼律己向善的品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我们应当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中去,使青年学生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者。

关闭窗口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