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大学之道 成君子之风
l张东博
送走寒冬,暖春如期而至。湖水粼粼再遇旧人,春花阵阵复浴东风。每每走到龙子湖畔,我总能想起那个夏天,想起那个对大学满怀期待的少年。
在快要高考的前一个月,我突然发现我对自己的人生一片茫然,没了方向。我做出了一个决定:出去看看我所期待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这是我第一次一个人出远门,不过心中很确定此去必有所获。我找到了这座城市所有的大学,一步一步慢慢地在我期盼的世界徘徊。这一路我几乎没有说话,像一位虔诚的苦行僧用心感受着大学里的气息。最后一站是龙子湖,我花了整整一天走遍了这座安静的大学城。在这里,我看见了梦里的图书馆,看到了让我心动的大学恋爱,看到了太多太多期盼的场景。龙子湖畔,我面对着夕阳,暗暗地做下一个决定。我听过很多高中老师说大学之美,可望梅止渴终非长策。没有什么比这次旅程,更能激起一个高三学生的求胜之心。为了一个愿望,我默默走完了高三最后的刻苦岁月。
时至今日,我已然坐在龙子湖畔。我渴望着在这里学到知识,学会做人。我再也不用以局外人的身份走进这个校园,我有了更多的机会去体会生活、观察自然。有人说:大学阶段是人生最幸福的时刻。起初我不以为然,现在我感慨万千。大学时期也许不是你最富有的时刻,但它应该是你心灵最自由的时刻,无忧无虑像一只鸟飞行于世间。复旦大学教授陈果说:你上得起大学真的是因为你的努力奋斗么?那只是客观原因。你上得起大学是因为你足够幸运。你很幸运你有可以支撑财力让你上大学的父母,你很幸运你遇见了一位位真心传授给你知识的老师。总之,努力是我们应该做的,不过我们成功的理由从来都不是单一的。我很幸运我走进了大学;我很幸运我的大学同学友好、老师和蔼可亲;我很幸运我学习的校园桃红柳绿、鸟语花香。但我清醒地认识到能拥有今日的一切,不是我一个人能做到的。此时的自由、幸福,只不过有人在默默承担罢了。
在大学我感受到从未有过的自由和踏实。这是一种归宿感,意味着我们掌握了命运的自主权。我们苦苦追寻自由,可是何为自由呢?自由是努力后的结果,是自律后的结晶。自由自律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勤读诗书求真理,谦逊养德慰人心。大学求学至上,做人为真。我们在这里学知识滋润灵魂,学做人修身养性。你的灵魂因你的学识而有分量,因你的品格而纯洁动人。在这里阳光明媚,夕阳正好。你我怎敢浪费青春,虚度年华。我们有幸接受教育,大学正是我们展现风华的舞台。永远不要把你走进大学的那一刻当做求知的终点,人生路还长,你我所学尚少。韶华易逝,我们怎敢纸醉金迷。在图书馆、在自习室、在田径场,你认真学习、追求真理的样子,真的很好。
人生百味,你可在大学先尝;岁月苦难,你可趁年少先迎。花落复有重生日,人生再无少年郎。趁青春尚在、岁月静好,奋起吧!
思 亲
l穆述雨
走过无人的街道
还是想念你的怀抱
多孤单,多寂寥
又想起你唱的歌谣
多大的风,多大的雪
你的脸庞就像那弯明月
泪干了,梦醒了,我也该起身了
又到清明节,
梨花似云又似雪
仿佛回到
有你在的季节
小学语文课堂与传统文化教育
l刘欢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我在内乡县王店镇雷沟小学担任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探索出如下的经验。
一是在识字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依托汉字的“形”和“意”进行渗透。汉字是表意文字,文化色彩很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借用书写讲解汉字知识,让学生在练字写字中领略中国文化,掌握字。教师和学生讲解字的来源、字的结构、字的含义。让学生在汉字结构讲解中领略传统文化。我国造字法有六种形式,分别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小学作为学习汉字的一个重要的阶段,学生更应该在这个时候了解汉字的形成过程,进而加深印象,帮助记忆。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并在其中蕴含相关传统文化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在理解中记忆汉字,还给汉字教学增加了更多的趣味性。
二是在挖掘教材文本中梳理传统文化印迹。比如,古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古诗词真实地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生活,有的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品质,有的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气节,有的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本身也就成了传统文化。教师在讲授古诗文的同时,渗透传统文化进去,相得益彰。小学阶段的课本当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诗名文,老师在教这些名诗名文时,要引导学生品味其中的精髓和真正的内涵,感受古诗文所凝结的文化精髓。
三是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比如,可以诵读经典。诵读经典诗文不仅使学生在抑扬顿挫的节奏中领略祖国山河之壮丽,体味人情世故,更能从中感受到民族特有的文化韵味,可以有计划、有层次地组织和辅导,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安排适合年级段的诵读内容。再者,可以设中华传统文化记录本,成为学生自编的传统文化百科全书,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学生相互传阅、交流。里面可以摘抄自己喜欢的古诗词、歌赋经传、成语、名言警句,也可以收录古代文化名人轶事、传统节日来历、民风民俗,甚至是谚语、谜语、健康有趣的顺口溜等。
四是在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建设中渗透传统文化。营造富有传统文化气息的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构建健康的人格,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在班级文化活动中,开展不同主题的教育活动,包含丰富多彩、琳琅满目的传统文化内容,比如结合民俗活动,为学生设计一个民俗特色的班级活动,让学生亲身实践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尽 性
l单鹏伟
初春的季节,冬天这个小顽皮总是不想离开,便出现了或冷或暖的迹象,让人好生无奈。
即使如此天气,那些小生命还是仿佛一夜之间来到这个世界,颇有一夜好风吹,新花一万枝的气魄。它们到来的姿态,倒不是如新生孩儿般哇哇大哭,而是既娇羞又从容,真是让人有另一种欢喜。平日里是不会过多关注一些花花草草的,多了就艳俗了。可这个时候的小花小草感觉就不一样了,看起来是如此娇羞稚嫩。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深深浅浅的小花瓣,看起来弱弱新生的小花瓣,努力地绽放,向众人宣告它们的来临。舍不得用手去触碰它们,那么小,那么淡,一碰就担心要化掉啊。真是可爱又让人心疼的小东西。尽是如此,它还是活的如此尽性。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姿态,倒是让我想起了家父借用曾国藩的教导:人生在世,有可为之事,也有不可为之事。有可为之事,当尽力为之,这是尽性;有不可为之事,当尽力从之,这就是知命。这样看来,定是这些花草身上那股子稚嫩又努力的韧劲,让我感动。活得此番尽性,才能让我如此在意。
在等待的日子,刻苦读书,卑谦做人,养得深根来日才能枝叶茂盛。这是好久之前高三的状态了,每每忆起,总会有几分感动,有几许动容。那段成长,在起起与落落之间挣扎,在无奈与执着之间徘徊。坐下来,低下头,有自己的一份潇洒。深深感知到一年的坚持,让我第一次真正地审视反思自己。我怀念,那份尽性。
辗转阅世事风光,欣赏风景的同时,也总是领略别人的人生。我羡慕不蔓不枝、不卑不亢的生活态度,也喜欢那份努力沉淀的气质与力量。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时光不紧不慢,有着自己的节奏。珍惜这如梭的时光,做有意义的事,过得尽性才是我们当下最重要的事情啊。
青春正好,不负韶华。愿我们在这条路上都能有坚持,有尽性,追求最好的自己。
落日故园情
l司子昂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家,即家园,是游子所依恋的生活故地;愁,即乡愁,是“异乡异客”对故乡的亲人及风物的追怀和思念。故乡之所以使游子魂牵梦绕,既有家园风物的环境引力,更有亲人情感的精神召唤。
无论是戍边士卒“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对故乡故土、亲人家园的怀念,还是乌孙公主“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趾予望之。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思乡深沉的九曲回肠,无论是行戍军卒的“不我以归,忧心有忡”,还是流浪异客的“不我以思,复我邦族”,思乡之情并无二致。以至其后《离骚》中“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等句,以及《招魂》中发出的东西南北不可久留,不如回到家乡的召唤而体现出来的热爱故乡、眷恋家园之情,成为了鲜明的抒情主题和久唱不衰的咏叹调。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游子对故园是饱含深情的,是赋予人性的,更是能从深情中汲取力量的。故园的一切在游子心中就是一幅幅画,画中有情,落日故园情。故园情是游子心中的一个结,不管他走到哪里,这个结始终环绕着他。少壮的不愿离去,老大的似箭归乡,种种思绪,热泪盈眶,难以描述的是对故园的爱。
故园不是伴奏的笛声,也不是阑珊的灯火,故园是诗,诗中写满乡愁,有“客怀处处不宜秋,秋到梧桐动客愁”的感叹,有“断肠唤起江南梦,愁绝寒梅酒半销”的凄凉,更有“无穷归思满东流”的难解之愁。当“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时声声不如归去,唤起的又是怎样的落日乡愁?
踏着故园落日而来,放飞所有的情绪,怀着殷切的期待,期待故园落日的到来。故园落日引乡愁,不知不觉间便触动了许多游子的思乡情怀。夕阳下的故园之景,让游子乐不思蜀,更让游子浮想联翩:“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夕阳,这暮色,这烟波,弥漫着故园的气息,传来了故园的归盼。
如果时光能倒流
l王冠茗
墙上的钟表,指针一格一格地倒走,水龙头里的水,一滴一滴倒流回管道,太阳从地平线回到了苍穹之上。我们卸下一层层精致的妆容,再一次恢复了年少时的稚嫩模样。我曾经千万次地回想,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会不会后悔,年少时的轻狂变成所有人期待的模样。而现下想想,却觉得每一次的试错,都是值得珍惜的时光。
记忆中的我穿着红黄相间的校服,衣领上涂画着我的名字,还有爱画画的伙伴留下的墨迹。我曾经不停地埋怨它的单调和无趣,现在却觉得这种年轻的颜色,配风华正茂的我真好。
时光停留在我最喜欢的星期五。放学铃声响起的那一刻,我一如既往地奔出校门找寻一张熟悉的脸庞。没错,那个和我有着相似的身型,但却胖得精致、胖得可爱、胖得刚刚好的女人,就是我妈。从一出生就自带晕车属性的我很少自己坐车回家,所以在我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中,常常出现妈妈载我回家的身影。记忆中的我总会从包里拿出攒了一周的小零食和妈妈分享,然后叽叽喳喳地把我这一周遇到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说上一遍,最后关心的,除了妈妈的忙碌,便是这个周末又会有什么好吃的。
这些简单的影像一幕幕在我眼前摇晃,画面破碎后的我依旧坐在大学的课堂,坏掉的钟表虽然还在倒走,时光却从不回头。没错,顽劣如我,最终也结束了沉重的中学时光。大学很好,饭菜的种类很多,却没有母亲做的番茄炒蛋美味,每天早上早起后没有母亲的叮咛与嘱咐,书桌乱了没有母亲仔细整理,天冷了没有母亲添衣,生病了更没有母亲在身旁照料,做了错事耳边也没有了母亲的唠叨。仔细想想,我们最离不开的一个人,大抵就是母亲了。
曾经读过这样一首诗:
瀑布的水逆流而上,
蒲公英种子从远处飘回,
聚成伞的模样,
太阳从西边升起,
落向东方。
子弹退回枪膛,
运动员回到起跑线上,
我交回录取通知书,
忘了十年寒窗。
厨房里飘来饭菜的香,
你把我的卷子签好名字,
关掉电视,帮我把书包背上。
你还在我身旁。
我想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怀念的,唯有那个记忆深处为我操劳的母亲。“有人来自山川湖海,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那个曾经胆小稚嫩的姑娘,因为成了我的母亲变得勇敢而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