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2月28日483期A2版
2019-03-08 00:00 校报编辑部 

学校召开博士代表座谈会

本报讯1月18日下午,学校在龙子湖校区行政管理中心309会议室召开博士代表座谈会。党委书记王雪云、党委副书记王勇军、副校长颜敏出席会议。博士代表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王勇军主持会议。

座谈会气氛热烈,发言踊跃。先后有17名博士代表立足教学、科研工作实际,从强化人才引进,重视后续管理;发挥优势特色,做好师资转型;树立精品意识,多出优质成果;组建科研团队,强化项目引领;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完善实验实训管理;完善科研奖励办法,建立激励机制等多个方面,对学校工作畅所欲言,建言献策。

在听取博士代表发言后,王雪云在讲话中指出,博士教师是学校建设发展的生力军和突击队,校党委对博士的成长高度重视,要在教学科研上为博士搭建更好的平台,为博士成长提供更多的机会,为博士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创造更好的制度环境,为博士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条件。王雪云对博士们提出了殷切期望,一是乐于思考,在学术上多下功夫,多出成果;二是在学术研究方向上勇于跨界、敢于创新,多出高水平成果;三是善于合作,组建学术团队,重视校外协作,在科研的路子上越走越宽。

王勇军希望各位博士将对学校的感情和期待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增强作为财金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担当作为,共同努力,为实现河南财政金融学院第一次党代会确定的“两步走”的奋斗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人事处)

学校召开人才培养论证暨校友座谈会

本报讯 为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助力本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1月5日下午,学校人才培养论证暨校友座谈会在象湖校区行知楼三楼会议室召开。校长丁庭选出席会议,校友办等部门负责人以及校友代表参加了座谈。会议由副校长颜敏主持。

丁庭选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向与会校友介绍了学校现状和发展前景,希望广大校友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学校事业,积极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为早日建成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而共同努力。

李宁、徐赛、左晓伟、苏小磊、韩天宇等40名校友相继发言,畅谈对学校今昔对比的感想,和对母校、恩师的感激之情。结合工作体会及创业经历,他们对学校教学管理、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实习实训、能力培养、师资引进、创新创业、校友会工作,以及财税、金融、建筑工程行业前沿科技、新兴技术在工作实践中的运用,向学校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学校进一步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创新引领和资源整合,通过打造优势学科,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

颜敏在总结讲话中表示,要整合校友意见建议,进一步修订完善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学科建设,培养更多更好的应用型人才,做所有学子永远的精神家园和事业发展的坚强后盾。(就业指导中心)

第四届中原发展研究创新奖评选颁奖大会暨中原发展青年论坛在我校举办

本报讯1月6日,第四届中原发展研究创新奖评选颁奖大会暨中原发展青年论坛在我校举办。中原发展研究创新奖评委会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大卫,河南省人民政府参事、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原厅长裴志扬,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王永苏,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张占仓,中原发展研究院院长耿明斋等22名专家组成评委会,参与现场评选。我校校长丁庭选在开幕式上致辞。

中原发展研究创新奖自2015年启动以来,每年举行一届评奖。本届论坛共收到来自省内外30余家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作品80余篇,涵盖乡村振兴、航空经济、金融债务、自贸建设、创新体系、高质量发展等诸多领域。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评委以匿名投票的方式进行三轮投票,最终评选出一、二、三等奖以及提名奖。青年论坛环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朱胜豪、往届获奖代表及部分获奖代表等先后发言,王永苏对青年学人的成长、对青年论坛的发展进行了展望。(科研处)

党委副书记王勇军看望慰问春节期间在岗职工

本报讯2月4日上午,正值农历除夕,受党委书记王雪云、校长丁庭选的委托,党委副书记王勇军带领党政办公室、保卫处、后勤处(公司)负责同志看望慰问了依然坚守岗位的部分值班人员,为他们送去新春祝福和慰问品。

王勇军一行先后走访慰问了保卫处、后勤处、后勤服务公司、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部门的在岗职工,详细询问和了解全校安全保障、供水、供电、通讯、维修等情况。每到一处,与大家一一握手,嘘寒问暖,亲切交谈,感谢大家为校园安全保障和正常运转付出的辛勤努力,并代表学校向他们及其家人致以新春的祝福。

他强调,24小时值班制度是省委一项重要部署,必须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做好信息传达、电话记录、值班日志等工作,坚决杜绝代岗、脱岗、漏岗和以移动电话顶替值班固话等情况,确保寒假期间24小时值班值守规范有序、运转高效,切实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党政办 李建利)

我校3项科研成果获省社科优秀奖

本报讯 近日,2017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布,我校3项成果榜上有名。其中,文学院魏崇周申报的《中原传统乐舞文化发展史》、体育系赵广涛等申报的《拓展训练与定向运动》获二等奖,工商管理系杜华申报的《区块链技术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价值重构与路径创新》荣获三等奖。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是我省目前最高层次的社会科学奖项。(科研处 王艳雯)

我校3名教师入选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本报讯 日前,河南省教育厅发布《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8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人选名单的通知》,我校经济与法律学院付东、数学与统计学院董李娜、社科部李光泉3名教师榜上有名,成为省级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人选。(教务处 孟玉红)

关工委被评为全省教育系统“五好关工委”

本报讯1月8日上午,全省教育系统2019年度关工委工作会议暨第三批“五好关工委”表彰大会在河南饭店召开。省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秘书长张德广,省委高校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郑邦山,省教育厅关工委主任王日新,省教育厅副巡视员李金川等出席会议并分别讲话。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各高校有关领导参加会议。我校关工委被评为省教育系统“五好关工委”,校党委副书记、关工委主任王勇军在会上作交流发言。(离退处 常国防)

第七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年度考核揭晓

本报讯1月10日下午,学校在行政管理中心217会议室召开第七批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第一年度考核会议。副校长颜敏出席会议并讲话。

经认真评议,18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均考核合格,吴芳、梁煜、付瑞敏、郑会琴、牛娜娜等5人被评为2017-2018年度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颜敏在总结讲话中对校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提高科研和教研成果的层次,要将研究成果积极转化为教学成果。要有担当,争做课程负责人,积极申报省级教改项目和省级教学质量工程。(教务处 张晓英)

国家优秀社科成果:《朱载堉文艺思想发展过程及其历史传承研究》

国家优秀社科成果《朱载堉文艺思想发展过程及其历史传承研究》,由文学院魏崇周博士2015年6月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阶段性成果《中原传统乐舞文化发展史》入选“河南人民出版社学术汇”,并获2017年度河南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

研究内容有建树——项目系统提炼和总结了朱载堉的文艺思想,纠正了前人因研究方法不当造成的错误结论,阐明了朱载堉文艺思想早期、中期、晚期、末期发展的历史逻辑进程,分析了朱载堉文艺思想明清以来在宫廷、士人、国外、民间的传播和传承。是一种整体性、系统性的创新研究。

研究方法有创新——项目采用“文学思想史”的研究方法,注重求真求实与历史还原结合、理论批评与创作实践结合、历史环境与士人心态结合、心灵体悟与回归本位结合。历史与文艺学关系研究上,强调整体性、内在关联性和过程性;哲学与文艺学关系研究上,强调心态与范畴分析;文艺学研究本身,则强调教化和审美的双重属性。避免了研究的碎片化、表面化和静止化。

研究成果有意义——朱载堉之所以能作出世界级的贡献,关键在于其能把以前的全部知识用新的哲学思想、科学方法来进行批判和审视,不死守一派,而是“考其异同而折衷之”。这种追求真理、不避权威的学风,即使在今天也仍然具有借鉴意义。朱载堉以“十二平均律”为代表的文艺思想不仅影响了明代的雅俗文化,而且代代传承至今,成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文艺思想及艺术实践本身就是传承、创新传统优秀文化的范例,为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和传承提供了方法论。这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基因及精华如何传承、如何为当代文化建设服务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思路。(科研处供稿)

关闭窗口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