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兴则国家兴 青年强则国家强
●王 俊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的一句话,彰显了新一代青年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更明确了青年一代应树立的责任与担当!
青年是祖国的希望,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作为青年一代,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这是推动一个国家走向民主富强的必要因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因素。
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开始,青年一代便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为了国家独立,为了民主自由,高举爱国、民主、科学大旗,不惧流血和牺牲,前赴后继,团结广大人民,一致对抗中外反动派,完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的胜利。2018年的五四青年节之际,习总书记来到了北京大学,希望作为新时代栋梁的青年,要励志,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这是言简意赅的大道理,是青年一代定位的标准,更是习总书记对青年们的希冀。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让无数中国后世之人看到立志的重要性。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周总理12岁时,便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那时的中国正处于被帝国主义瓜分的狂热期,周总理在租借地里,亲眼目睹了一位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撞死,寻求中国的巡警帮助,却被训斥一番,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拳头,却又无可奈何。这件事情在周总理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老师提问学生们为什么而读书时,周总理说出了这句一鸣惊人、流传万家的话,让大家感受到一个孩子在面对国家和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状况下,愿意为国家、为人民而奋斗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推动着周总理为共产主义事业的胜利而奋斗终生,也激励着无数中国青年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努力增强自身的文化修养,为富国强民而不懈努力。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这不是一句空口白话,是无数先辈们用自身的努力奋斗而证实的理论。这句话出于中国,但通用于世界,当全世界的青年朋友们皆树立远大理想信念,并为之实现而拼搏奋斗时,我坚信世界的未来将在青年一代的带领下,愈加美好!
青年最富有朝气 最富有梦想
●韩露露
“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这是习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我很喜欢他的这句话,因为我觉得这句话说得非常贴切,对我们青年一代也极具感染力。
“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近代以来的历史也告诉我们,我国青年不懈追求的美好梦想始终与振兴中华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联。在战争年代,广大青年满怀革命理想,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冲锋陷阵、抛洒热血。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广大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保卫祖国,建设祖国,在新中国的广阔天地忘我劳动、艰苦创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广大青年发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为祖国繁荣富强开拓奋进、锐意创新而矢志奋斗。这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足迹,是中国社会不断前行的有力诠释。
“中国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世界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因此,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的本领。这样,展望未来,我国青年一代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这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历史规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青春责任。我们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做出贡献。
人的一生只能享受一次青春,当一个人在年轻时就把自己的人生与人民的事业紧紧相连,他所创造的就是永恒的青春。我们现在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因此我们要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坚持勤奋学习,练就本领。21世纪,信息交流日益广泛,知识更新大大加快,形势逼人自强,催人奋进。我们更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打下坚实的知识功底。古人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说的是才德之间的关系。我们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培养良好的品德,提高综合素质,完善人格品质。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也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我们青年作为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要善于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改造主观世界客观世界活动中去,成长成才,做有益于祖国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富有朝气和梦想的青年人,从不惧怕艰险,也不害怕失败,我们将努力前行,不辜负青春,不辜负梦想,为祖国的美好未来而奋斗!
注重家庭 注重家教 注重家风
●张唤唤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不论时代发生多大的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的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这句话对我影响很深。这个讲话,不光对中国共产党人,乃至对全中国、全世界来说,都很有意义。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启蒙时,孟郊的这首《游子吟》,可以说是我们第一次接触到的中国人深厚的家庭情结。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也就是古人说的“爱子,教之以义方”“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往往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就我来说,小时侯一直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奶奶没有多少文化,却是非常明事理受人尊敬的人。爷爷教育我做事情要尽力用心,到现在我对待每一个任务和工作都报以最大的认真和热情。爷爷做事认真从不误事,闲了就给我讲《白蛇传》《西游记》等传统故事,这勾起了我对各种故事的兴趣,从而爱上了读书,到现在我还保持着阅读的好习惯。奶奶教育我待人要真诚,一定要孝顺。他们的教导深入我心,成就了一个积极向上的我。我觉得每一个家庭都应该重言传、重身教、耳濡目染,帮助孩子走好人生的第一步。
古人都知道“养不教,父之过”。家长应该担负起教育后代的责任。近几年大家对“熊孩子”这个词并不陌生,他们张牙舞爪吵吵嚷嚷,不懂礼数不守规矩缺乏教养,似乎一下从祖国的花朵变成了人嫌狗不待见的一类孩子。有网友说,“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教育和培训,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这句话虽说是戏言却不无道理。我们应当承认这样一个事实:“熊孩子”不是生出来的,是教出来的。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诸葛亮诫子格言、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都是在倡导和传承一种良好家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都高度重视家风的塑造、教育和传承,给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树立了好榜样。
青少年是家庭的未来和希望,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过去我们注重家风家教,现在以及未来我们更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只有广大家庭弘扬优良家风,才能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良好风气!
青年要立志做大事 不要立志做大官
●周凡琪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考察时告诫同学们“立志是一切开始的前提,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这是我喜爱的习总书记的一句话。
青年一代肩负着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责任。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人无志则不立,没有正确的志向,就像航船没有导航,注定迷茫。那该怎样立志做大事呢?我认为:
一是立志当存高远。毛泽东从青少年时代起就立志救国,献身革命。他在中学念书的时候,同学们称他“身无分文,心忧天下”。我们要向毛泽东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学习,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做一个有崇高理想的人,我们的未来将变得截然不同。
二是立志做公仆。习总书记曾说:你如果想发财,现在合法致富的路很多,那种合法致富既发财又光荣,将来税务部门还要给你授奖,因为你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而你既要从政,又想发财,就只能去当被人指脊梁骨的赃官、贪官,既名声不好,又胆颤心惊,总怕被人捉住,最后落个不好的下场。所以,要从政,就是一种事业的追求,就得舍弃个人的私利,不能什么好处都想得。对于共产党人来说,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时刻将人民群众的衣食冷暖放在心上。
三是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作为一名青年学生,我们要发奋努力,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团结一心,捍卫人类尊严和历史正义,维护国家主权和世界和平,共同开创崭新的未来,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每个青年都应该深切体会到习总书记对我们的期望,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只有这样,我们的青春,才是精彩的青春,才是充满朝气的青春,才是有意义的青春!
创新源于亦高于生活
●范芸若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举措,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对统一全党思想认识、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特别是报告最后对广大青年提出了殷殷希望,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感觉到肩上的责任重大。而我最喜爱的习总书记的一句话,是“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现“中国梦”,当然也离不开创新。广大青年要有创新意识。要敢于打破陈规,敢于提出新思想、新问题,敢于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努力寻找实现“中国梦”的新方法、新路径。要有创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