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6月15日472期A2版
2018-06-25 00:00 校报编辑部 

学校召开2018年读书月总结暨表彰大会

本报讯6月12日下午,2018年读书月活动总结表彰大会在龙子湖校区行政管理中心一楼会议室召开。副校长张风格出席会议并讲话,党委宣传部、团委和图书馆负责同志,受表彰的先进个人,以及各院系师生代表150余人参加了大会。

会议对读书月活动进行了总结,对涌现的“书香班级”和“读者之星”等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

张风格向获奖班级和个人表示祝贺,向主办单位表示感谢。他表示,读书月是一次很好的富有成效的活动,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了学校党委加快融合的指导思想。学校党委和行政高度重视并支持此次活动。本次活动内容丰富,成果丰硕,形式灵活多样,参与人数众多,营造了读书尚学的校园文化氛围。他希望同学们珍惜大学时光,充分利用图书馆的丰富资源,以良书为伴、以经典为友,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用知识为人生奠基。

本届读书月以“沐浴书香放飞梦想”为主题,主办单位以传承经典文化、创建书香校园为重点,从4月23日开始,先后开展了好书推荐、“书香班级”和“读者之星”评比、经典作品诵读、主题征文、系列专题讲座、观电影评经典、数字资源宣传、硬笔书法大赛、手工设计文化实物制作作品展览、朱仙镇木板年画展等十几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活动期间,共收到“春日作伴好读书我与祖国共成长”主题征文290篇,评选出一等奖7名,二等奖16名,三等奖25名,优秀奖30名;收到“诗情字韵”硬笔书法作品393份,评选出一等奖4名,二等奖11名,三等奖14名,优秀奖10名;在经典诵读比赛中决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7名。此外,根据借阅统计还评选出20个“书香班级”和20名“读者之星”。(图书馆 王文林)

第三届主题团日活动创意大赛落幕

本报讯6月14日晚,校团委举办的第三届主题团日活动创意大赛决赛在龙子湖校区行政管理中心一楼会议室圆满落幕。

经过一个月的初赛、复赛选拔,共有12支参赛团支部进入决赛。决赛分为“秀”自己和创意汇演两个环节。各参赛团支部以“团日活动展风采、携手奋进新时代”等主题,结合专业特色,围绕青年学生需求,展示了主题鲜明、创意新颖、内容多样的团日活动,为观众带来了一场丰富的视觉盛宴。

经过激烈角逐,文学院2017级语文教育班团支部荣获特等奖和最佳组织奖;数学与统计学院2017级金融数学班、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2017级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班、外国语学院2017级英语教育班等3个团支部荣获一等奖;生命科学系2017级食品生物技术班等8个团支部荣获二等奖;艺术学院2017级音乐教育班团支部等8个团支部荣获三等奖;社会人口学系2016级老年服务与管理班团支部获得最佳创意奖;经济与法律学院2017级市场营销班团支部获团结协作奖;倪飞、铁浩、穆广林、程洛乐等四名教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

团日活动是实现广大青年团员的素质培养需求和自身成才愿望的重要载体,是培养青年团员求知、创新及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是扩大组织影响力、提高共青团活动覆盖面的有效手段。我校自2009年11月起,在全校各班级团支部开展了主题团日活动,截至目前,共开展了6850期,累计参与人数达365283人次,为全校团员青年的能力培养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形成了学院有参与、支部有特色、人人有舞台、期期有主题、期期有创新、期期有收获的品牌效应。

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田俊廷,校关工委领导兼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心理疏导组组长傅桂玲,校关工委领导兼党建辅导组组长李志明及龙子湖校区党委组织部、离退休职工工作处、学工部、学生处、团委、文学院、经济与法律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生命科学系等单位负责同志、各参赛队指导教师及象湖校区20余名师生作为嘉宾观看了决赛。相关部门负责同志担任大赛评委。 (团委 葛元涛)

习近平谈民族工作

民族工作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习近平长期关注这一问题,对搞好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团结有着深刻的洞察。

习总书记两会必谈民族工作

●在新疆团:维护“5个团结”,做到“3个像”

要维护民族团结,加强军政团结、军民团结、警民团结、兵地团结,筑牢各族人民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钢铁长城。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引导各族群众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2017年3月10日,习近平在参加新疆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在青海团:培育地域特色,增强发展能力

要着力加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培育民族地区特色优势产业,有序开发民族地区特色优势资源,提高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层次,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尊重民族差异、包容文化多样,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团结和睦、共同发展。

——2016年3月10日,习近平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在广西团:坚持精准扶贫,加强法制管理

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坚持精准扶贫,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把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维护少数民族群众合法权益纳入法治化轨道,依法管控边境秩序、维护边境地区安全稳定。

——2015年3月8日,习近平在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在少数民族界委员联组会: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

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要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让民族地区群众不断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2014年3月4日,习近平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的少数民族界委员时的讲话。

●在西藏团: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

要坚持富民兴藏战略,毫不动摇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西藏各族群众享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2013年3月9日,习近平在参加西藏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统战部供稿)

各院系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月活动

本报讯 为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心理,近日,各院系积极开展“5·25心理健康宣传月”活动。

4月17—5月30日,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开展了“5·25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月”系列活动。一是举办“畅读明天踏青寻书香”心理健康读书分享会。同学们通过交流和分享,彼此有了更深更真切的交流,感知阅读的乐趣。二是举办“2018让爱成长”心理健康知识培训。5月10日,由院心理辅导员对心理委员和心理信息员进行了心理健康知识培训。三是开展心理健康主题班会。通过班会,让同学们积极关注自我和他人的心理状况,增强同学们之间的感情。四是举办学院“逐梦心语小站”心理健康微信公众号推广活动。五是举办“心语心愿”许愿墙活动。同学们将心愿写下并展示在许愿树上,用最温柔的方法感知内心。

5月22日—28日,教育系开展了为期一周的“5·25心理健康活动周”系列活动。一是开展素质拓展活动。通过活动,让同学们更关心自我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健康,了解了更多的心理学小知识。二是开展周末电影放映活动。5月27日,放映影片《别对我说谎》,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三是举办心愿墙活动。5月28日—29日,青协部举办了心愿墙活动,邀请同学们用便利贴写下自己心声,并进行展示。四是举办“七天健康身心”系列活动。通过活动,全方位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让同学们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心理素质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5月18日—5月30日,艺术学院开展了“5·25心理健康宣传月”系列活动。一是开展艺术学院心理讲座。5月18日,艺术学院在知行楼538室举办了“适应新生活”专题讲座,通过本次讲座,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及时科学规划好大学生涯的重要性。二是观看心理电影。5月25日,组织同学们观看了电影《叫我第一名》。三是举办了心理健康游戏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游戏,增加了默契度,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

5月31日下午,经济与法律学院、文学院和工商管理学院,在龙子湖校区田径场,联合举办了“共建心理健康”主题交流活动。此次活动得到了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的指导和三个学院的大力支持,普及了心理健康知识,营造了健康向上的心理氛围,促进了院系经验交流,进一步拓宽了心理健康教育思路,创新了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本报综合)

我校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参加河南青年志愿者文化节

本报讯5月25日—26日,2018年河南青年志愿者文化节暨青年社会组织公益发展论坛在郑东新区举行。我校“点亮希望”与“照暖夕阳”关爱服务团,作为全省12所高校的代表之一参加了青年志愿者文化节展演活动和青年社会组织公益发展论坛。河南电视台报道中播出了我校的展示内容。

河南青年志愿者文化节暨青年社会组织公益发展论坛是由河南团省委主办,旨在弘扬“奉献友爱互助 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推动我省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社会化动员和制度化发展,进一步打造项目展示、资源配置、组织交流和文化引领的平台。

“点亮希望”关爱服务团队作为我校大学生学雷峰品牌志愿服务队伍,近年来先后赴中牟县白沙镇岗李村、大孟镇土寨村、开封市祥符区李祥庄、安阳县上营村、新蔡县的大宋庄村、中牟县紫寰路小学开展教育关爱志愿服务活动,受到了当地群众和小学生的欢迎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照暖夕阳”关爱服务团队以“用爱温暖夕阳”为主旨,先后为革命老区的1000多名老人拍摄照片3000余张,得到广大群众的热情赞誉。(团委)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一)

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

(二)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三)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完善失业、工伤保险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摘自《十九大报告》)

关闭窗口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