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祥林嫂
●张 斌
我个人认为,《祝福》是鲁迅写得最好的小说。他以“我”的眼光,把祥林嫂这个人物活生生地表现出来,把世态的炎凉,封建社会的黑暗暴露无遗。无论从构思,还是从写作方法上来看,《祝福》都是一篇非常好的文章。
在我阅读《祝福》以前,我一直以为,鲁迅只是一个思想前卫、语言犀利的作家。他出名是因为他的杂文和他的思想,但是在看了《祝福》后,我对他的看法发生了改变,觉得他是一个真正能够永远屹立在中国文坛上的伟大作家。
《祝福》一开始用一种很悲凉的手法渲染气氛,写那满天飘舞的雪花,让人们满目疮痍,感到荒凉和痛苦。然后鲁迅慢慢地用祥林嫂的死引出她一生的悲剧。鲁迅的叙述很自然,把祥林嫂“逃走——打工——被绑走——再嫁——失夫失儿子——再打工——遭唾弃”这些遭遇很完整地表现出来,没有丝毫的拘束。鲁迅没有在文中对祥林嫂表示同情,但是却能在叙述中紧紧地抓住读者的心,使大家同情祥林嫂,这表现出他深刻的文学造诣。我想,这种文章写作方法是我们最难学习但是又最需要学习的。
我觉得文章最精彩之处是文章的题目“祝福”。文章为什么不叫“祥林嫂之死”呢?文章写的是悲剧,但是却用了一个很有希望的题目,这正是鲁迅最高明的地方。简单的“祝福”两个字,把悲愤和希望都表现出来,引人深省。文章是表现生活的,而《祝福》在揭示生活,把当时社会的黑暗愚昧展示给读者。祥林嫂第二个丈夫死后,她回到鲁家打工,主人并没有关心她,而是在意她的表现比不上以前了,并且还认为她是个克星,在祭祀的时候不让她碰供品。祥林嫂用自己一年的工资去捐了条门槛,却仍然没有法子改变大家对她的看法,而她自己也过不了自己那一关,迅速衰老,自己在精神上杀死了自己。祥林嫂死在大年夜,但是却没有人把她当人看待,只是说她死得不是时候。我看完这篇文章,觉得很压抑,好像要把那愚昧的社会推翻才能松一口气似的,我想,这就是鲁迅的精神力量吧。鲁迅用笔和黑暗作斗争,用文章来解放人们的思想,他堪称中国精神领域的教父。鲁迅在文章中创造了一个麻木的祥林嫂,她面对别人的奚落时,眼睛呆呆地望着前方。我想,这表达了鲁迅面对愚弱的国人时,“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无奈吧。
屈原曾经反复地吟诵:“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大概鲁迅在这文章中表达的也是这样的一种无奈。这种无奈是矛盾的,深深地折磨着作者的灵魂。
有人说,鲁迅已经离我们远去,我不这样认为,因为仅仅从《祝福》上说来,鲁迅还是离我们很近的,离我们远的只是那封建社会和那愚昧的人们。
感受文学
●颖 俐
我们在屈原的楚辞中嗅到椒兰的芬芳,在庄子的梦蝶里看到蝴蝶的蹁跹,在余光中的思乡词里听到蟋蟀的吟唱,在海子的气息里感受春暖花开......
这些让我们感到美丽无比的情感,是一个个蝇头小字为我们拓展开来的空间,都是文学带给我们的幸福。
它像一个冰清玉洁的女孩,在不经意间抓住了我们的心。总是一次次为悲惨的茶花女落泪,幻想着她怎么样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每次阅读《边城》,感觉自己就变成了翠翠,躺在夜晚的小屋里,月光倾泻一地,远处有渺渺的歌声传来。而那些歌,是为我而唱。每到此时,笑容便荡漾在嘴角,翠翠的幸福软软地向我袭来。总爱一遍遍地读着茹志娟的《百合花》,那种甘甜的味道从舌尖上渗出。年轻的小通讯员和我们同样处在花一样的年龄,但他的青春岁月和我们却是如此不同。我们在春风和阳光组成的春天里生活,而他在战火硝烟中摸爬滚打,我们听着音乐玩游戏,他拖着青青的毛竹走在美丽的小河边。不管所处的环境怎么样,我们都正是青春年少,有着同样羞涩的青春情结。从这个角度说,文学让青春常驻。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生生不息、代代相传。新的文学产生,旧的文学也被我们铭记。所以今天我们还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川”念念不忘,品味不止,我们一遍遍吟诵着“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幅雨后海棠图便浮现在脑海中。几百年、几千年过去了,瀑布已没了磅礴的气势,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也早已是一马平川,但我们看到这样的文字,还可以清楚地领略到它们当年的丰姿。文学,带我们跨越广袤的空间,从恒古一路走来,风尘仆仆,英姿却不减当年。它浓缩了几千年的画卷,在我们面前一点一滴地展来,曾经的“开天辟地”,曾经的“关关睢鸠”,还有那遮不住的“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一种怎样精妙绝伦的美啊!并非意出尘外,但已幻化无方。
文学,让我们清楚地看到自己过去现在将来的感情,让我们懂得如何用心经营我们的爱,更让我们接受美的洗礼。
厉害了,我的国
●王露颖
你有五千年的历史,波澜壮阔!
你有巍峨的群山,滚滚的江河!
你曾孕育了灿烂的文明,渊源广博!
流淌着你的血液,吸吮着你的乳汁,一代代优秀儿女传承着华夏的脉搏!
曾经你也有过屈辱和蹉跎。
历史的纪念碑上满布创痕,陆离斑驳。
但你就像涅槃的凤凰,一次次重生浴火!
厉害了,我的国!
当新中国的国歌在天安门第一次奏响的时候,就彻底宣告了,你不再任人宰割!
你彻底改变了“东亚病夫”的形象,因为有无数奥运健儿在赛场上流汗、拼搏!
当你重返联合国、加入WTO、一次次在国际事务中底气十足,一次次为了捍卫自己的国土而勇于亮剑!
那是因为你已经不再积贫积弱!
厉害了,我的国!
新时代你正在弯道超车!
深海里的蛟龙;导弹发射井里的“东风”;原野上飞驰的高铁;
一座座高楼林立的城市,一条条宽阔的高速公路;
三峡大坝、南水北调、跨海大桥、海底隧道、青藏铁路、西气东输……一个个令世界惊叹的伟大工程;
都诉说着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革!
更有那太空里遨游的“神州”和“天宫”正准备着拜访月亮里的嫦娥!……
厉害了,我的国!
十九大的东风又吹响了远征的号角,远景更加壮阔!
互联网时代、人工智能、智慧社会、新能源战略……
巨轮已经扬帆启航、乘风破浪、谁能阻遏?
引导未来世界梦想的必定是中国!
我只是你宽博海洋里的一小滴水珠,
但我也愿意为你折射出微弱的光和热!
为了将来更好地为你奉献,我要好好读书,奋勇拼搏!
我为你光荣,为你骄傲,为你狂热!
迎着初生的太阳!
迎着飘扬的五星红旗!
我含着热泪大声呼喊!
厉害了,我的国!
音乐漫笔
●平 儿
坦白地讲,我不太懂音乐,更不会创作音乐。我只识得简单的音符,只会在兴之所致时哼一段“556...”。但我喜欢音乐,我喜欢古典音乐表达出的韵味,喜欢现代音乐渗透出的激情,我想那些能够和心灵产生共鸣的旋律才是真正流行的、高雅的、不朽的。
汪国真曾说:“当一个人沉浸在音乐之中,他可以获得这样一种东西:单纯之中的丰富和丰富之中的单纯。”我想是的,音乐,它用丰富的旋律调动人的情绪,它用简单的音符诠释人类细腻的情感。一首曲子足以让我们感动得热泪盈眶,一段旋律常常勾起我们对往事的回忆。我喜欢独自一个人在弥漫着淡淡忧伤的音符中串连一个个凄美的故事,喜欢在那苍凉、充满质感的歌喉中踏响奋进的鼓点!
记得自己曾在校园漫步时,耳畔突然响起那震撼人心的旋律《yesterday once more》,我仿佛被下了魔咒,思绪就在那一片感伤中驻足停留。刹那间,往日的故事,点点滴滴,如潮水般涌来。谁的故事中没有遗憾?谁的生命里没有感动?恰是这首曲子诠释了我们心之所想,梦之所望。有谁能抗拒它的感情力量?有谁可以抗拒那一段段快乐和忧伤的回忆?我的恩师、我的朋友、我的酸甜苦辣全融进了这一首曲子中,我感叹音乐把这种五味俱全的心情诠释得如此美丽,我感叹音乐能这般震撼人心,让我重拾勇气找到动力!
鲁迅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撕裂给人看”。是的,我甚至相信只有破碎的东西才是美丽的。肖邦的小夜曲为什么能够牵动你的心?不就是这位多愁善感的“钢琴诗人”用旋律和音响创造出了“甜美的忧郁”这种意境。正是那一份残缺、忧郁才造就了完美。灵性至致的黑白键撞击出生命的乐章,磨擦出心灵的火花。这才是真正的音乐!
音乐这种不可触摸的事物中蕴含着多少难以言语的悲欢离合,蕴含了不尽沧桑中的永恒感伤和苍凉。它就这样和心灵妙合无垠。金庸在《笑傲江湖》中借刘正风、曲洋之口道出一句至理名言:“言语文字可以撒谎作伪,琴箫之音却为心声”。先人把悲欢离合谱成乐章,用音乐传递情感,表达思想。音乐不会撒谎,拨弄琴弦便知是志在“高山”还是心系“流水”。
爵士鼓的轰烈,萨克斯的苍凉,小提琴的幽婉,音乐就在这种基调中和情感达到极致,瞬间迸发,诠释着喜怒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