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小学名校长培育工程第三批培育工作总结会议在郑召开
本报讯4月11日,河南省中小学名校长培育工程第三批培育工作总结会议在郑州召开。省教育厅副巡视员张涛,我校副校长颜敏,省教育厅人事处处长吕冰,省教育厅人事处副处长丁建志出席会议,省教育干部培训中心主任、我校龙子湖校区教育干部培训处负责同志,培育工程第三批培育工作导师代表、培养人选和有关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吕冰主持。
颜敏向获得“河南省中小学名校长”荣誉称号的校长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各位领导、专家对培育工程的指导和支持表示诚挚的感谢。她指出,第三批培育工作开展了理论研修、名校跟岗、课题研究、高峰论坛等丰富多彩的研修活动,有力提升了培养人选的管理能力和办学水平,取得了良好效果。她希望各位名校长珍惜荣誉,持续前行,向教育家型校长迈进,用办学实绩推动我省的基础教育事业发展。
丁建志宣读了《关于公布河南省第三批中小学名校长的通知》。与会领导为获得“名校长”称号的46名培养人颁发了证书。郑州市第八中学校长郅广武作为名校长代表在会上发言。
张涛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培育工作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着力提升培养人选的综合素质,建立健全严谨高效的培养机制,大力彰显培育工程的品牌效应,要认真梳理已经取得的经验和成果,推动培育工程再上新台阶。他强调,要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进一步落实改革措施,进一步提升培养质量,持续加强培育工程的推进力度。要加强“名校长”的动态考核,做好第四批培育工作,培养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校长队伍,为我省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小学名校长培育工程是河南省教育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重点项目,2013年启动首批培育工作。第三批培育工作于2016年启动实施,通过地市遴选推荐、专家评审、集中理论研修、名校跟岗学习、课题研究与答辩、学校现场诊断等多种形式,对培养人选进行了为期两年的重点培养。截至目前,共有155名培养人选被授予“河南省中小学名校长”荣誉称号,对于加强专家型校长培养,带动和促进全省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意义深远。(干训处 王向辉)
校团委开展平安河南建设宣传月活动
本报讯 近期,为切实做好学校综合治理工作,深入推进和谐平安校园建设,校团委在宣讲党的十九大、综治平安建设宣传等方面一校两区统一方案,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在象湖校区,组织团学干部举办了青马工程暨团学骨干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培训班。通过培训,使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准确把握新时代的鲜明主题,肩负好伟大的使命,自觉履行好服务学生、凝聚青年的职责,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书写青春华章。
联合保卫部门组织各院系团支部开展了“增强安全意识遵守安全章程掌握安全技能”主题团会活动,要求各团支部围绕人身安全、消防安全、心理健康安全、网络诈骗、校园欺凌暴力,以及防火、防灾、防盗、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控传染病、防食物中毒、防拥挤踩踏、防欺凌暴力、防网络电信诈骗、防实习实训伤害等方面开展宣传讨论。
院系组织开展了富有特色的安全教育活动。法律系举办了“安全消费进校园,维护权利你我他”3.15法制宣传日活动;财政税务系组织同学们把校内小黄车排放有序,改善了校园环境,排除了乱停乱放引起的安全隐患;金融系开展了“提高安全意识排查宿舍安全隐患”活动;对外经济贸易系、外语系、会计系、工商系等院系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
在龙子湖校区,邀请社区民警、反诈骗办公室、国安中心的专业警察,利用青马工程培训班、团学骨干培训班之机,对学生干部和骨干进行安全教育。在培训班中通过参观学习、学生交流会、专家座谈等各种形式的学习,以及消防安全、人身安全等专题课程,进一步提高了大学生骨干、团干部的安全防范意识。
宣传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网络安全宣传活动,通过条幅、展板、行政管理中心显示屏、校区门户网站和部门二级网站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网络安全意识,重点宣传了《网络安全法》知识,针对移动互联网时代层出不穷的网络诈骗事件和日益严重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在全校区范围内举办消防知识竞赛,通过竞赛的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深入学习消防知识;联合武装部、保卫处组建大学生志愿消防队,组织安排志愿消防队队员前往龙子湖消防大队参观学习,培训专业技能。
党委宣传部、统战部、学工部在全体辅导员中开展了“党的宗教知识”培训班,通过一周的集中学习、笔试等方式对学生工作人员进行宗教知识集中培训,加深学生工作人员对党的宗教知识的了解。
组织开展了肺结核相关筛查宣传,联系郑大一附院在全校范围内免费注射肺结核疫苗,并积极组织参与由省卫计委、省教育厅等单位主办的2018年郑州市“青春护航健康同行”高校结核病防控知识竞赛。
各院系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全校各院系开学伊始分别对本院系进行了宗教信仰摸底排查;文学院组织开展网络安全主题团日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观看影片等形式加强学生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经济与法律学院组织学生在校内开展普法活动;艺术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等院系持续开展宿舍安全卫生大检查,对学生宿舍的卫生、大功率电器使用等情况进行排查。(团委 范 磊 王 尘)
第二期心理辅导员专业提升项目培训落幕
本报讯4月10日至11日,由学生工作部主办,心理咨询中心承办的第二期心理辅导员专业提升项目培训圆满落下帷幕。
此次培训活动分为四个环节:组织各院系心理辅导员,参观了河南中医药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院系心理健康辅导站;邀请河南中医药大学学生工作部副部长郭彦霞,来校举办“感悟使命,助力大学生成长”专题讲座;组织各院系心理辅导员,开展以“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意见”为主题的分组讨论;学工部负责人进行培训总结,并提出推进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的系列提议。
两天的培训活动,提高了大家作为心理健康工作者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开拓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明确了推进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的方向。(学工部 袁 磊)
全省高中物理教师专项培训班开班
本报讯4月10日上午,2017年河南省高中物理教师全员培训引导计划第二期培训班开班典礼,在我校龙子湖校区行政管理中心一楼会议室举行。教师教育处、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负责人参加了开班仪式。
开班仪式上,教师教育处负责人代表河南省引导计划项目组织部门致辞。她简要介绍了近年来我校承担国家级、省级培训项目所取得的成绩,全面阐述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开展高中物理教师全员培训引导发展计划的实施背景、目的和重要意义,并对参训学员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和美好的祝愿。
物理与电子学院负责人对培训方案做了详细介绍,对我省引导计划教师培训项目考核方式和内容提出了具体要求。他希望培训学员转换角色,积极参与,遵守培训纪律,服从管理,认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本次培训共有来自全省各地市和省直管县的70余名一线高中物理教师参加。培训班历时近一周,从师德修养、专业理念和专业技能三个方面,设置了物理教师的专业发展、专业理念,以及原始物理问题研究、高端备课、基于物理素养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赏析等课程模块,开设了走进名校体验物理教学、物理前沿等若干专题。(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学生处举办“诚信校园行”学生资助知识大赛
本报讯3月29日下午,由学生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举办的“诚信校园行”学生资助知识大赛决赛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三楼举行。学工部、学生处、团委负责同志,相关院系辅导员及学生代表近200人观看了比赛。
参赛队员反应敏捷、配合默契、应对沉着,经过个人必答题、抢答题、集体必答题、风险题等四个环节的激烈角逐,经济与法律学院荣获一等奖,数学与统计学院荣获二等奖,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生命科学系荣获三等奖,其它参赛院系获得优秀奖。
本次大赛自2017年11月开始,历时5个月,经过宣传动员、集中学习、班级和院系选拔、学校复决赛等环节,有效地宣传了学生资助政策,普及了金融基础知识,提升了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推动了我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持续、健康开展。(学生处 龚洪德)
贯彻新发展理念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二)
(接本报上期第2版)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加快边疆发展,确保边疆巩固、边境安全。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五)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完善市场监管体制。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健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健全地方税体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摘自《十九大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