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3月31日467期A4版
2018-04-11 00:00 校报编辑部 

岁月不待人

●良 子

时间似流水般,恍惚间已然消失得无影无踪,它去得快,来得也快。论语中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啊!时间是无始无终的,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岁月不待人,生命在时间面前,亦不过弹指一瞬,片刻光阴。

每个生命都有他的起点和终点,只不过是长短的差距而已。庄周的《逍遥游》记载:“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相比之下,细说到我们人类,从在母体中便有了生命,吸取营养,发育成长。待来到了人间后,接受人世间的洗礼,并接受欢乐、痛苦、烦恼、甚至病痛的折磨。等到对世间有如此多的留连和不舍的时候,自己已华发盖顶,老态龙钟了。怎么我就老了啊!这是很多人在晚年从心底发出的感叹。

当看到曾经绕膝撒娇的儿女们,现已成家立业,他们的儿女也在绕膝撒娇时,自己才恍然若醒,我们确实应该老喽!即使心存不甘,也回天无力。然而,曾经的岁月里我们都做了些什么呢?好像做了很多很多,又好像什么也没做,转眼就要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

在我们的生命中,青年时代无疑是最美好的一段时光。但生活中有多少人真正利用好了我们宝贵的青春。甚至有人逃课、泡吧、喝酒、打架、吸烟乃至吸毒。静下心来仔细想想,我们就这样挥霍了价值千金的宝贵时光么?上高中的时候,好多同学利用上课时间看,看小说,看电影,聊天,睡觉,打牌,织围巾,等到高考完了以后,才知道我们的高中时代结束了,名校没考上,电影、小说倒是看了不少,围巾也织了好几条,有些人睡觉还长了几斤肉。我们的高中就这样度过了,我们可以拿年龄尚小,不懂得时间的珍贵做为借口。那么现在呢?我们已是成年的大学生,还要这样度过我们短暂的青春么?大学生活只短短的几年,想想我们是怎样过来的,想想我们剩下的大学生活要怎样来度过。大学生活在你的生命里只有短短的几年,但却是你生命里最重要的几年,它能改变你的人生,决定你的未来。

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立存于天地间,亦不过光年流转,昙花一现。在似水的流年面前,我们的生命显得太过短暂。同学们,时间是长了翅膀的,如果我们不抓紧它,它就会飞走,我们就会被时间抛弃,就没有了阳光般的前途,所以我们得珍惜它,这样我们才能获取人生最大奖赏——幸福。

同学们,请记住,韶华易逝,岁月不待人!

“您请”——让我好感动

●王绍亮

您的一句“您请”,

让我好感动。

也使拥挤的地铁,

吹过一阵温馨的风。

我回应“谢谢不用”,

虽老我身子骨还硬挺。

你说你下站就到,

硬将我扶到座位享受放松。

善良也会传染,

站站都会响起“您请”。

开始是大学和中学的学生,

后来放学的小孩也都响应。

“您请”两字说来简单,

却标示着善意的厚重。

虽只是站坐换了个位,

它告诉你雷锋精神又在行动。

“您请”不算是一件大事,

也赢不来嘉奖和掌声。

这事又不算小,

它表示着家风国风的文明。

当然也有人表现欠妥,

抢座装睡对弱者无动于衷。

人们用微笑给“您请”者点赞,

也在装睡者脸上印满蔑视的眼晴。

我给抱小孩的妈妈让了座,

她也摆手说不用不用。

我坚持请她坐下,

她满眼泪水被我的满头白发感动。

车到终点站了,

我又看到了那位给我让座的女生。

原来下站到是个美丽的谎言,

这谎言中装满了善良和赤诚。

出站后我们在同一条马路上行走,

巧的是又进了同一个大门。

没想到这文明的天使,

竟也是我们可爱的学生。

整理旧时光

●天天

每个人在空闲的时候,总会整理一下自己的东西。面对自己保存已久的物品,在清扫的过程中,难免会触及到心里的某根弦。

找出一大叠早期的书信,抹去上面的灰尘,我窝在沙发里,一封一封地翻下去,竟发现花季雨季的我将善与恶、美与丑分得是那么鲜明,虽然天真幼稚,但又是快乐多于忧伤的。在信中,我会将一些芝麻绿豆样的事告诉朋友,信中所说之事也宛如昨日之事,我现今还能记起。我发觉自己真是小气得很,把那些小事都记得这样牢,但我想于我也是好的。在往事中,我多少总受了点伤,可是不太严重,不够使我剧烈地憎恶,或是使我激越起来,超越一切。这只能使我生活得比较切实,使我对于现今的所有格外地珍惜,使这世界更显得丰富。信中还流露出我那时看人很容易把人看扁,然后便有憎恶之心。像我在评价某个女同学的“衣不惊人死不休”时便露出鄙夷之心,对她的“我既不是什么美女,也没什么特点,不用这点来养眼,怎会引起别人的注意。”更是讨厌极至。看到这里我便笑了,年少的我们处在最爱表现自己的年纪,周围的同学一个个穿红着绿,打扮入时,她之所以“衣必惊人”也算情有可原。在信中我还和朋友一起说到“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首诗,我竟然天真地告诉朋友:别人对自己必须是忠贞的,可自己却不必付出太多。恍然我觉得这首诗竟是如此悲哀,尽管它对于人生的态度又是那么令人肯定。

翻着翻着,我竟翻出了那年夏天在北京时的照片。由于是黑白底片,但又经彩纸冲洗出来,所以照片上的一切都显得昏暗、泛黄。看着看着,发觉自己甚是喜欢这些照片,并不是喜欢照片上的景和人,而是照片给我种复古、朴素之美。以前我总觉得,爱好文学的人都应该注意人生飞扬、奇特怪癖的一面,忽视人生安稳的一面。可如今,当我再次看了那些照片之后,我发现我错了,而且错得离谱,从这些照片上我看到了平凡、宁静、和谐,我相信,所有人应该都是为了追求和谐才坚持不懈地努力着,奋斗着。生于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要继续活下去,而且活得称心真是难,就像是张爱玲写的“双手擘开生死路”那样的艰难巨大的事。整理旧有的时光,如果能够使我们对物质生活、生命的本质、人性的真谛多一点感触的话,那也是非常难得和可贵的。

读书岁月无悔

●谢 珂

小时候,我经常去外婆家走亲戚。吸引我的,不仅有和蔼可亲的外婆和装了一肚子狐仙鬼怪的二舅,还有二舅的那只小木箱。

那只看上去实在不起眼的敞口木箱,由几块碎木板勉强拼装而成。起初,它静默地躺在屋角,简陋寒伧得几乎不引人留意。一天中午,当我鬼使神差地走近它,才不禁顿感意外——木箱里除去日积月累的灰尘和蛛丝,竟然全是书,满满一箱子!这个意外发现带给我眩晕般的惊喜,一下子照亮了我小小的心灵和11岁的世界。我把木箱搬到阳光下,小心翼翼地用布片拭去每本书上的灰尘,犹如擦拭自己的灵魂一般充满敬畏和虔诚。

二舅的木箱不大,藏书却不少,大多是言情、武侠小说,难得还有几本外国名著。于是,在那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躲进了金庸的江湖中,刀光剑影和恩怨情仇使我眼花缭乱,齿颊生香,读得我如痴如醉,忘情忘我。

那年我上小学四年级。小小的年龄,小小的我,从此,在我家和外婆家之间,不舍不弃地做起了搬运工。一年后,当那只木箱彻底被我掏空的时候,我才结束了自己辛苦的搬运生涯。

迄今,对二舅的那只小木箱,我依旧念念不忘和由衷感激。是它,带我闯进一个全新的、充满着无穷魅力的神奇世界。

小学尚未毕业,我的阅读欲求已经贪婪得无以复加、难以遏止,几乎所有能被我抓住的文字都未能幸免。因为经济拮据,偶尔我不得不打打自家老屋后面那棵歪脖枣树的主意,避开母亲的耳目,拿一包红枣儿外加才从草窝里摸出来的两个鸡蛋,从村里“拨浪鼓”那儿换回一本本小人书。那些图文并茂的小人书,无疑又构成一片令我格外着迷和眷恋的精神故土。小人书给我的影响是深刻的,一直到后来在大学里读汉译本,却再也读不出幼时的那种境界来。

我读书较早,贪多。书读多了,人便“痴”了。若论得失可谓一笔糊涂账。小学时读书,为躲避母亲“焚书坑儒”而东掖西藏,大寒之夜也曾挑灯不寐,久之,落下肩周炎、鼻炎的痼疾。初中时读书,吃住在校,三间大通铺,我在里,一盏25瓦的黄灯泡居外,读个昏天黑地没人问,直落得个视物不清如隔雾看花。高中时读书,耽误了“辛苦遭逢起一经”的锦绣前程。到了大学时读书,竟无暇顾及风花雪月的个人情感。那些读书的岁月,那些文字的欢娱又岂是“怨悔”二字可以轻易抵销得了的。

读书,使我腹有诗书气自华,思想得以在一个高度上自由地飞翔。读书,使我被村里人嗤笑为书呆子一个。对此,我无言,或者是不屑于去辩白。村里人家不读书,自有他们的活法,而我若不读书,便是无知和浅陋。更多的时候,我觉得形容书是照亮人生的灯,再贴切不过了。我常常思索,要不是书籍拯救了我苦难的灵魂和生命,自卑和绝望会像“癌”一样缠裹我一生一世。我可能会在不和睦的家庭中永远扮演那个“哈姆雷特”式的悲剧角色,在父母数十年如一日的感情纠葛中对生活失去信心和勇气,在慢慢的麻木中拒绝生活本质的美好……当昔日远去,雾霭散尽,是书本最终照亮了我的人生,驱走了黑暗和寒冷。因此我始终坚信:书,是一个人灵魂的家,尤其对那些正处在不幸中的人来说。

童年、少年、青年,一路走来,就是一部“读书三步曲”。童年时读出了孤独,少年时读出了狂热,青年时读出了执着,那些美好难忘的读书岁月啊,到底泊了我多少美丽晶莹如“玻璃翠”的人生幻梦?因为太美,只能叹息,但我无怨无悔。

关闭窗口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