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3月31日467期A2版
2018-04-11 00:00 校报编辑部 

河南省高中化学教师第二期培训班开班

本报讯3月20日上午,河南省2017年高中教师全员培训引导发展计划省级示范性培训项目高中化学教师第二期培训班在龙子湖校区行政管理中心一楼会议室顺利开班。副校长颜敏出席典礼并讲话,教师教育处、化学与环境学院有关负责人和教师代表及来自洛阳、安阳、焦作等13个地市选派的高中化学骨干教师参加了开班典礼。

颜敏代表学校对各位学员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她向各位参训学员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程以及近年来我校承担国家、省级培训项目所取得的成绩,全面阐述了高中教师全员培训引导发展计划的实施背景、目的和重要意义,并对参训学员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和美好的祝愿。她希望全体参训学员调整好心态、积极参与、主动学习、遵纪守规,圆满完成好本次学习培训任务。

化学与环境学院韩春亮、孟津县老城高中韩玉翔老师分别作为教师和参训学员代表在会上发言。

本次培训工作于3月25日结束,历时一周。整个培训工作紧密结合高中化学教学工作实际,针对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专家引领、名师示范、案例学习、名校观摩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参训教师进一步开阔专业视野、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使其教育教学技能和科研能力得到提高,专业化发展得到促进,并在校级学科教育教学实践中和教师培训中能充分发挥示范、引领、辐射的学科带头人作用,进而全面提高我省普通高中化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教师教育处 朱连军)

全省第二期高中生物教师培训班开班

本报讯3月27日上午,由生命科学系承办的全省高中教师全员培训引导发展计划(2017)第二期高中生物教师培训班在行政管理中心一楼会议室顺利开班。教师教育处、生命科学系负责人参加开班式。

会上,教师教育处负责人向按时前来参训的全体学员教师表示最诚挚的欢迎。她向各位参训教师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省级培训项目所取得的成绩,全面阐述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开展高中生物教师全员培训引导发展计划的实施背景、目的和重要意义,并对参训学员老师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和美好的祝愿。她希望全体参训学员教师一定要调整好心态、积极参与、主动学习、遵纪守规,圆满完成好本次学习培训任务。

生命科学系负责人对学校发展历程和该系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就培训期间的管理、生活、安全等事宜进行了要求。强调要严格按照省教育厅和学校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进一步拓展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方式,提升管理水平,强化后续研修质量,完善后勤保障,认真、细致地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生命科学系生理生化教研室主任常慧萍、鹤壁市浚县第一高级中学教师杨明日分别作为教师和参训学员代表在会上做了发言。

本次培训共有来自全省各地市和省直管县的70余名一线高中生物老师参加。培训班从3月27日开班,至4月1日结业,历时近一周。整个培训紧密结合高中生物教育教学实际,针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专家引领、技法交流、名校观摩和网络研修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使全体参训学员教师达到开阔专业视野、更新教育理念、夯实理论基础,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能力的目标,进而全面提高我省普通高中生物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生命科学系 张留锋)

“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活动倡议书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了水,就没有我们蔚蓝的星球和盎然生机的世界;没有了水,也就失去了我们美丽清洁的环境和幸福和谐的生活!

我国是全球13个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我国人均水资源量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四分之一,每年农业受旱面积1-3亿亩,全国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上千万人饮水困难。“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设节水型社会”已经成为我们每个人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3月22日是第二十六届“世界水日”,3月22日-28日是第三十一届“中国水周”,值此之际,我们向全校师生员工发出热切倡议:

1.希望您向身边的人宣传我国水资源紧缺的现状,介绍节约用水、保障水安全的方法和技巧,发动更多人加入到“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行动中来,营造一个人人节水、爱水、护水的良好氛围。

2.请您随手关紧水龙头,及时制止浪废水资源现象。

3.树立正确的用水观念、科学的用水态度和合理的用水方式,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身体力行,勤俭节约,杜绝跑、冒、漏、滴等现象的发生。

4.用水时避免大开水龙头,减少水的流量,要使用脸盆洗脸、洗手。用完水后要及时拧紧水龙头,避免长流水现象。

5.缩短淋浴时间,使用节水设备,提倡一水多用,分质使用,将水耗降至最低。

6.请您注意不要乱扔垃圾、废电池等污染物。

7.见到有浪费水资源、危害水资源的现象,请及时制止。发现跑、冒、漏现象,请及时向管理人员反映。

8.宣传节约用水,做到身体力行,带动身边的同学共同参加节约用水。

节约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让我们行动起来吧!让节约用水不再成为一个口号,用我们的举手之劳换来一方净土、一片蓝天,为建设绿色校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校节能减排办公室 校文指办 校宣传部 校团委

数学与统计学院 化学与环境学院 旅游管理学院

2018年3月21日

副校长颜敏深入各教学单位调研

本报讯3月13日至21日,副校长颜敏在教务处负责人的陪同下,深入龙子湖校区和象湖校区30个教学单位开展调研活动,指导教学工作。

调研中,颜敏分别与各单位领导班子及教学秘书、教研室主任座谈,听取工作情况汇报。各教学单位详细地介绍了本部门的历史沿革、师资力量、专业设置、教学科研、招生就业等基本情况,目前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及今后的打算。此外,已设有本科专业的学院着重介绍了专业建设计划及建设情况,正在积极着手申报本科专业的院系重点介绍了其设置新专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颜敏对各教学单位在教学工作中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对大家在座谈汇报中表现出的担当意识、责任意识给予点赞。她表示,学校升本后,转型发展的定位十分明确也十分准确。人才培养是学校最主要、最根本的任务,作为地方性院校,河南财政金融学院要努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努力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她强调,各院、系、部是教学工作的第一线,各教学单位应将工作重点放在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上,积极凝炼学科专业方向,汇聚学术队伍,规范教学管理,强化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于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难题,她希望大家要树立信心,积极面对,与学校同心协力,克服困难,共度难关。(教务处 季荣臣)

学校开展2018年“世界水日”暨“中国水周”学习宣传活动

本报讯3月22日,我校志愿者一行60多人在校团委、后勤管理处等老师的带领下,应邀参加了郑州市举行的第二十六届“世界水日”暨第三十一届“中国水周”宣传活动,同时,在校内举行了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设节水型社会”为主题的节水宣传和签名活动。

副校长张风格对学校历年来积极参与节能减排工作的做法给予了肯定,对应用中水回用、地源热泵等新技术、新措施、新工艺所取得的新成效进行了表扬,并就切实抓好校园节水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希望师生要充分认识到水资源的紧缺现状和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的重要意义,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就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的重要指示;全校师生要继续发扬主人翁精神,增强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继续发扬学校“节水、惜水、护水、爱水”的优良传统,认真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努力营造“人人可为,人人有为,人人必为”的良好节水氛围,狠抓节水节能常态机制建设,形成人人动手、时时节水、处处爱水的局面,努力为建设绿色校园和节约型校园做出更大的奉献。

此次宣传教育活动得到了全校师生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共发放倡议书600余份,悬挂条幅20多条,布置展板和签名墙10个,近千名师生在签名墙上签名。师生志愿者代表接受了郑州电视台、郑州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的采访。(后勤管理处 程 庭)

校工会受上级工会表彰

本报讯 近日,河南省总工会、河南省教科文卫体工会发文表彰2017年省教科文卫体系统工会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我校工会被评为“工会工作先进单位”,经济与法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被评为“女职工先进集体”,朱雨生、万发被评为“优秀工会工作者”,陈思瑾、魏趁被评为“女职工先进个人”,孟玉红被河南省总工会评为“河南省五一巾帼标兵”。

2017年,学校工会按照上级工会和学校党委的工作部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稳妥推进两校区实质性融合为契机,落实“尚实、尚廉、尚法、尚贤、尚和”治校方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工会 冯紫琼)

离退处被评为调研工作先进单位

本报讯3月14日,我校离退休职工工作处被省委老干部局评为2017年度调研工作先进单位,受到通报表彰。此次全省受表彰的30个老干部局(处)先进单位中,有5所省管高校离退休工作部门。

通报要求,全省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要以受表彰的单位为榜样,对标看齐,在今后的工作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老干部局长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深入老同志中多层次、多渠道了解情况,研究解决老干部工作面临的新课题新挑战,不断提高服务大局、服务中心的能力和水平。(离退处 谢冠军)

贯彻新发展理念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二)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摘自《十九大报告》)

关闭窗口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