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1月31日465期A3版
2018-03-28 00:00 校报编辑部 

我校选手在省教学技能大赛中获佳绩

本报讯 近日,河南省教育厅公布了省第十五届高等师范教育专业毕业生教学技能大赛结果,我校选派的5名同学全部荣获得学科组比赛一等奖,由教育厅抽选的2名同学获得学科组比赛二等奖,5名指导教师被授予省级优秀指导教师称号,我校荣获团体三等奖。

本届大赛受到了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校领导王建生要求教务处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科学指导,强化培训,各有关院系要积极配合,抽调业务精湛教师指导参赛选手。为此,教务处组织了师范生教学技能培训班,并举行学校第十七届师范生教学技能比赛进行选拔。赛前,教务处多次组织各系指导教师对参赛选手进行培训和指导。最终,我校教育系成吉蒙佳、外国语学院袁芳、生命科学系刘文童、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敦艳茹、体育系郭庆超等5名同学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娴熟的教学技能,出色的才艺展示赢得了评委和现场观摩学生的一致好评,夺得大赛一等奖。柳世平、李伟杰、单广福、山灵芳和李强等5名教师被授予省级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高等院校师范教育专业毕业生教学技能大赛,是在新形势下深化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引导高等学校面向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本届大赛优异成绩的取得,既是对我校师范专业教育教学、实践教学和实习支教等工作的检验,也对我校进一步强化师范专业学生技能培养、提高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起到推动作用。(教务处 范 钊)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上)

(一)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三)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四)坚持新发展理念。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五)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

(六)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

(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摘自《十九大报告》)

我校3名教师受省教育厅表彰

本报讯 近日,省教育厅下发《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河南省教育厅关于表彰全省教育系统凝聚力建设行动先进个人的决定》,我校3名教师榜上有名。

象湖校区农工党员、农工党河南省委常委、会计系教师戴自立教授,龙子湖校区民革学院支部主委、民革河南省委委员、高教所所长徐玉斌教授荣获党外知识分子先进个人荣誉称号;龙子湖校区党委统战部副部长胡雪艳荣获统战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本报记者 杨少伟)

我校获批立项12项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

本报讯 近期,省教育厅下发《河南省教育厅关于下达2018年度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立项计划的通知》,我校《河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长效机制研究——以“特岗计划”教师招聘和管理机制为例》等12项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获批立项。

重点项目和委托项目是:朱连军主持的《河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长效机制研究——以“特岗计划”教师招聘和管理机制为例》,郑会勤主持的《基于多媒体“可视化”技术的高校师范生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杨少伟主持的《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背景下师德教育微观层面研究》。一般项目9项。

长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自2012年以来,先后立项建设94项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教务处)

我校被评为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优秀试点单位

本报讯 近日,教育部通报了“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验收结果,全国161个教育单位被确定为优秀试点单位,我校作为河南省唯一入选高校名列其中。该通报指出:获评优秀单位主动作为、积极投入、创新机制、扎实实践、成效明显,很多先进经验和典型模式通过现场会、培训班、宣传册等平台,被全国各地学习借鉴,辐射效应凸显。

2012年,我校入选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试点工作以“数字化校园建设机制与应用模式探索”为主要研究内容,探索建立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模式创新试点。2017年7月,教育部专家组对我校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进行了现场抽查验收。

2012年以来,学校以应用系统和信息资源建设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导向,以推进信息资源整合和信息技术应用为重点,探索形成了信息化统一归口管理、审核、规划、建设的建设机制和分层管理模式,建成了管理高效、教学丰富、服务优质的数字化校园体系。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备,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丰富,信息化教学日渐普及。广大师生通过网络学习空间、微课程、实验实训教学软件等多种渠道逐渐形成了网络条件下的新型教学、学习与教研模式。教育管理公共服务系统基本建成,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凸显,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数字化支撑平台。(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脱贫攻坚知识介绍(一)

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中“一个目标、两个确保、三个格外、四个切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分别指的什么?

一个目标:补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两个确保: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

三个格外:对各类困难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

四个切实: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

五个一批: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六个精准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2.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就打赢脱贫攻坚战对各级党委政府是如何要求的?

脱贫攻坚任务重的地区党委和政府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就打赢脱贫攻坚战对各部门各行业是如何要求的?

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分内职责,加强对本部门本行业脱贫攻坚的组织领导,运用部门职能和行业资源做好工作,做到扶贫项目优先安排、扶贫资金优先保障、扶贫工作优先对接、扶贫措施优先落实。(宣传部供稿)

关闭窗口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