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进一步激发龙子湖校区全体师生读书热情,引导师生育德励志、启智明史,打造翰墨飘香、格调高雅、文明向上的书香校园,4月21日—5月20日,学校举办了图书馆读书月系列活动。活动期间,图书馆以传承经典文化,创建书香校园为重点,积极组织广大师生认真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在校园内外营造了读书尚学的文化氛围。活动期间,共收到近百篇师生投稿,由图书馆组织进行了评选。本报刊发部分获奖作品,以飨读者。
用文字温暖人生
●刘 悦
书对于我来说是什么?书对于世界来说又是什么?这两个问题在我心中没有明确的答案。也许在许多人心中,书就是自我与世界的联系。透过书看世界,至少对于我来说是这样的。
我一直执着于纸质书。一种莫名的执念,可能来源于幼时祖父的影响。泡上一茶缸热茶,手捧一本厚书在躺椅上消磨一下午时光。这样的书香茶香渲染了我的整个童年。父亲也许是受了祖父的影响,对书有一种偏爱,常买书回家,堆了几箱子放在柜子上面。我小时候搬着凳子爬上高台偷偷拿书的场景仿佛还在眼前。
等年龄再大了些就开始自己买书,慢慢形成习惯,很难让人割舍。读书的时光是孤独而充实的,不仅仅是读故事,更是品人生。每个人都可以从书中发现自己的影子。曾经有过一段灰蒙蒙的日子,总是找不到存在的理由与生活的方向。偶然间读到俞敏洪的一句话:“生活中其实没有绝境,绝境在于你自己的心没有打开。”读罢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读太宰治的《人间失格》,感觉他很悲观,可后来看到他的一句话:“我本想这个冬日就死去的,可最近拿到一套鼠灰色细条纹的麻质和服,是适合夏天穿的衣服,所以我还是先活到夏天吧。”突然觉得这样悲观的人都能从生活中小的事物获得活下去的动力,我又有什么怀疑人生的权利呢?石川啄木说:“很会笑的青年男子要是死了的话,这个世间总要寂寞点吧。”如此说来,做一个会笑的女子也会成为明媚世间的春光吧。
“我们的人生并不能单纯地划分成明亮或黑暗,在那之间有所谓阴影的中间地带,能够认识那阴影的层次,并去理解它,才是健全的知性。”阅读增加了我们的理解力和思考性,从而获得健全的知性去了解人生。塞住耳朵静心读书,才能拥有自己的思考力与判断力,才能正确的认识到我们的存在对于世界的意义。
生命总是这样,死亡伴随着新生,也许我们现在所有的思绪会在未来的某天突然消失,但是文字与书籍至少会让历史记得我们的存在。因为文字总是有一种温暖人心的力量,让我在与书为伴的日子里觉得安心。
书香萦绕 一路花开
●袁 鹏
闲时读书卷,乐趣从中来。话古言今心自在。斜阳清风相伴君之怀。
千里旅行外,智在途中开。万水千山游不尽。依旧满身花雨又归来。
给我一段时光,独自坐在绿苔滋长的木窗下,泡一壶闲茶,面对着夕阳,读一卷泛黄的书笺,暂离尘世的喧嚣,将心灵放空。盈一眸恬静,书一抹情怀,歌一曲风花雪月,吟一段歌舞升平。在这读书的季节,畅游在书的海洋,寥几笔心中所想;读书之余,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去体味人世间的风情,便是四月最美的盛事。
读书的旅行中,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欣喜,也会有痛彻心扉的清醒。读一本正能量的书,斑斓了行走的岁月,择一处静幽,听风沐雨,春暖花开。喜欢淡淡的风,夹杂着淡淡的思念,有我对书无尽的眷念与缠绵,让我深深地陶醉其中。一地落花,氤氲了冷暖;一束梅花,缱锩了浮华。总会随着作者笔下的文字,或喜或悲。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感受作者心胸的豁达;读“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体会作者喜花惜花的情怀。
喜欢读书,在书中寻找人生的真谛,给心灵一个慰藉,丰富自己的阅历,一言一语中充实自己的羽翼。
拿上一本好书,每一溪流水云山,风涛竹韵,谷响泉鸣,一切的美好,尽收眼底,无比陶醉。
读书之余,在行路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不同地区的人文景观,可以更真切地体会到书中所写的内容。李时珍,读遍各种医书,深感各医书之杂,便游历名山圣地,亲自实践,遂有《本草纲目》的问世;徐霞客,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寻找大自然的规律,才写出游记奇书《徐霞客游记》;诗仙李白,放弃高官厚禄,周游天下,屡屡有绝美壮阔的诗篇流芳后世。
流年沧桑,不老的是存于脑海中的经典。岁月浸染,路过的风景和渐长的阅历化为生命的珍藏。拾一片落叶,夹在泛黄的书笺中,将思绪搁浅,尘封深藏。那一抹藏在心里的暖意,便是岁月沉淀的芳香。以读书为师,以行路为友,在读书与行走之间,寻找那一份暖暖的爱意,去领会读书的乐趣,去丈量行走的距离。
遇见是美好的,凝眸静好的岁月,依稀记得,那年经心的文字,惊艳了池边的畔柳,似乎时光也被惊得小小停留了片刻。一路看过的风景,悸动了柔情的清波。
我想,在有风、有花、有暖阳的地方,有书为伴,便是天堂。
芳华易韶 莫辜负
●徐民生
前世的千百次回眸才能换到今生的相遇。昔日的你,青春正好,百无聊赖地漫步于沈园,虽满怀无奈却无懒起画蛾眉的慵闲之致。
上前与你交谈,谈这草长莺飞、拂堤杨柳的最美人间二月天,论这忙趁东风放纸鸢的似水流年。最喜你我于斯青叶煮茶,把酒话桑麻的快意雅致。待到分离,却是难舍。心头不禁涌起一股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感慨,谁解其中味。庆幸你我的相遇,似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珍贵。愿我们能珍惜每一次的不期而遇,珍重每一份深情的独白。
青春不似原上的青草有春风吹又生的归期,却似一道不改方向径直通往坟墓的直线。一定要珍惜曾留在你青春中的每一个人,切莫留下与君相见,便是无期的感伤。愿你的青春善待每一份真情,珍重每一位老友,醇酿每一杯老酒。可以被惦念的是年华,但青春却是酒烈情深。
如梭的光阴琢磨着我们的青春,使其更加美好。但不知是否会留下遗憾。即便青春有瑕疵,我们也不必太悲伤,只因生在这世上,没有一种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时间如刀,刀刀催人老。希望我们垂暮之际不只留下天上浮云如白衣,须臾改变如苍狗的空自叹息。
青春正好须立志,不颓己志长知识。在芳华正茂的年代须立志,不要整日颓废在宿舍里蒙头大睡,埋葬了青春的你必将追悔莫及。切莫时刻娱乐在王者荣耀和消消乐的几度空间中无法自拔,须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空洞乏味。正值青春的我们应是书生意气澎湃于千万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黄金时代,少年且立志,粪土当年万户侯。你的青春不应颓废,应当奋发有为、大展宏图。
室友整日面对着手机、电脑尽抒无聊之心境,或许当代大学生大都如此吧!千载过后惊回首,去天三尺三。卧看倒海翻江卷巨澜,仰首刺破青天锷未残。堪破拒穹水接天,休道雍凉不生烟。连嶂贯江水横行,怎堪修得眉眼盈盈,禁住清寒。生活既是清寒如斯,不要把时间都打发给虚无,可否分一些时间给书籍?现代人的情绪大多是由于沟通工具所引起的,而读书却可以治愈那些情感。你若无聊,却可读书抚慰己心。只因读书可以提高自身的境界,便有了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之说。
行轨芳华压龙撵,此时尚知道理显。人生是短暂的,刹那芳华,稍纵即逝。愿我们珍惜时光,善待青春。只因雨发梧桐芭蕉凋,人易老。韶华易逝,莫辜负。
与书为伴
●曹淑敏
不曾乘兴游玩,却体会“雨过残红湿未飞,疏离一带透斜晖。游蜂酿蜜窃春归”的恬静。
不曾离家远行,却体会“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乡愁。
不曾体验爱情,却体会“人间无缘同举案,但求天上同翩跹”的绵绵情丝。
太多的喜悦、太多的美景、太多的柔情,我无法亲至。然而,一切可在书中汲取。
“书籍使我们成为以往各个时代的精神生活的继承者。”钦宁格如是说。我喜欢与书为伴,因为书让我懂得了何为君子——“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君子以行,仁义为己任,崇尚恭谦礼让。君子不妄动,动必有道;君子不徒语,语必有理;君子不苟求,求必有义;君子不虚行,行必有正。与书为伴,从书中汲取知识的精华,领悟“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的境界。
“读书是在别人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诚如鲁巴金所言,与书为伴让我领略了“水利万物而不争”的真谛;让我养成了“上善若水”的处事之本;让我明白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人生警句。与书为伴,用心畅游书海,感悟人生真谛。用心读书,用情悟书,摒弃所有的“不求甚解”,追求“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境界。
“要掌握书,莫要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每当回想起布尔沃说的这句话,都不禁感慨万千,人生路坎坎坷坷,有多少未曾领略过的奇光异彩,有多少未曾经历过的人情世故,有多少未曾体会过的侠骨柔情。大千世界中你我终究如一粒尘埃,随着时间的红尘奔赴前方,我们都不甘于平凡,我们都想于风尘之中熠熠生辉。归根结底,学会与书为伴,从书中探求不一样的世界,用真心领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读书境界。
花辞树,以叶为美,叶落尽,以枝为姿,枝若朽,以根为雕。若书为四季,我愿为良木,红尘陌上,邀书同行,与书为伴,绿萝拂过衣襟,青云打湿诺言,山和水可以两两相忘,日和月可以毫无瓜葛,我只愿伴书共享浮世清欢,共度细水长流。
与书为伴,携书同游,正所谓“若有诗书藏在心,岁月不曾拜美人。”我愿以书为友,还自己一个无悔绚丽的人生。
一品书茗
●李梓渝
寻一方庭院,得片刻的悠闲;沏一壶清茶,享受最本真的恬静;读一本闲书,觅得内心深处的静谧与安宁。手执书茗,细细品味间,爱上那抹清香、那份惬意、那种静雅。
听书页声音 观页绽的曼妙
书页在手中左右翻腾,内容由浅变深,飘出淡淡清香,深吸沁人肺腑。读书让人眼界开阔,清茶细品绦尽世事尘埃。“夜雨剪春韭,新饮间黄粱”,在书与心交融的过程中,体味不同的人生经历——他们从生到死,奉献出自己的一生,走完了人生的历程。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讲述了一个美丽、浪漫却又悲惨的故事: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普赛女郎爱丝美拉达。而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却为救女郎舍弃了自己的生命。它让我看到了人性的丑陋与善良,让我明白了一个人内心扮演的角色远远比外表重要。在书香的天空下,我学会了在关注那些主角之余也去刻意地留心那些配角,因为它们关乎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如同手中的每一片书页一样,多一片或浓,少一片或淡,无论是浓烈或清淡,都要去细细地品味,让奔波不安的灵魂得到片刻的清闲。
观书页沉浮 品字间的甘苦
沉醉于手中的书页,放松一下身心,啜一口,细细品味书中的苦乐滋味,感受人生的起伏荣辱,体味人世的幸福炎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一部《红楼梦》,叹尽了家国兴亡,也写尽了大观园的繁盛、豆蔻年华的热烈,以及这繁盛掩盖下因男尊女卑而引起的社会悲剧。“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流尽,才偿还得过他了。”宝黛的爱情悲剧控诉了封建主义的阴暗,也反映了对新的社会理想和生活理想的追求。然昔日既去,如今只能叹:潇湘妃,枉凝眉,三生石畔还你一生泪,花谢花飞,泪已尽,红楼梦中千古爱一回。一盏浅注,清气馥郁,我在书茗中所品味到的,是那淡淡的幽香。苦乐皆由心生,唯有淡泊才能宁静,唯有宁静才能致远。
书茗可独酌 也宜共饮
古人讲究以茶会友,佳茗、良辰、美景、知音,相聚品饮,雅俗共赏,主客双方皆尽情意,谈艺论道,友情潺潺,谈兴徐徐舒张,呈现祥和之态。共饮书茗,品味“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绚丽美景;静观“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壮美画面。倘若,我们每个人都把自己所拥有书茗与人共饮,是否会有另一番味道?竹林七贤徜徉在山水之间,在共饮彼此的志趣中升华了各自的情谊;东坡与半山虽政见不同,却都喜爱共饮,于是他们的友情坚若磐石。书茗,独饮可自乐其中,而共饮则遍地欢声。
文人墨客喜爱品茶。以半盏清茶,观浮沉人生,以一颗静心,看大千世界。把盏一杯书茗,任丝丝幽香冲淡浮尘,沉淀思绪,感悟人生。让其香润泽心灵,呼出于境,品味四季蕴味,与书为伴,心素如简,品淡出人生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