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5日445期A4版
2016-11-17 00:00 校报编辑部 

秋天的童话

●杨营营

满地的落叶铺成了金色的地毯,踩上去沙沙作响。在一个美得令人窒息的傍晚,夕阳毫不吝啬洒下它的余晖,清风带给人们阵阵凉意。在寝室通往餐厅的这条路上,在街头,在回家的途中,一个人就这样漫无目的地走……走着走着,听到广播站、街角的服饰店毫无防备地响起一首歌,心就随着歌曲的旋律飞起来,那种没有羁绊的感觉让我久久留恋。歌声传达出来的爱恨离别让我着迷,就像一条拴在岸边很长时间的孤舟,不知哪一天绳索因年久断裂漂向了大海,弱小的身躯随着海浪上下起伏,心也随着浩瀚的大海飘向远方。

真的希望在一个清凉而又美丽的秋天,我坐在山头,四周的树叶都已泛黄,余晖洒在他天真而帅气的脸上——在昏黄的秋天,落日的余晖中他是有多迷人。他没有说一句话,就那样慢慢地走近我,我看清楚他的脸庞,看到他的动作很帅气,声音很清亮,眼神很迷离。见到他,我的脸立刻红了大半,头就那样低了下来……慢慢地我们就相识了,经常出现在美丽而单纯的校园里,出现在繁华而热闹的街头,我们十指相扣,深情凝视,但我们很少说话,因为一个简单的眼神就能心领神会。有时我会耍耍小性子,说话语无伦次,弄得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哭笑不得,但感觉很幸福。有时我兴致突起,非要嚷着闹着环着他的脖子,头放在他耳边,说着令人发笑的情话。他伟岸的身躯,宽阔的肩膀总让我想到爸爸的温暖,就那样安心地依偎在他怀中,感觉他的柔情,他的体温。他总是那样无事不通,我呆呆地看着他,猜测他的脑子里究竟在想着什么。在他工作疲惫时,我会望着他的双眼,轻轻对他说:“没事儿,你还有我。”然后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因为我不懂得在他疲惫与受伤的时候该说些什么,一个拥抱足以代表我对他的安慰。我会努力学习,其实我并不想做一个女强人,我觉得我应该有自己独立的一面。闲暇时我们一起去旅游,一起游遍中国的山川大河,在中国的每一片土地上都留下我们的足迹,见证我们的爱情。我要和他一起去拉萨,拉萨是我一直很神往的地方。爸爸说:“那儿的天可真蓝,感觉云就在你头上一样,触手可及。”可我却痴迷于拉萨人民的朴实、虔诚,对宗教的信仰,对爱的纯粹。在那里人的心灵是美丽的,透明的。在那里我们都是赤子,都是散落在人间的天使。在仓央嘉措的面前,摇动穿越千年的经筒,抽一支永不凋零的签,保佑我们永不分离,生死相依……

秋天里,我在勾勒着自己的童话,期待不是公主的我与这匹白马相偎相依。这个人真的会出现吗?他在哪里?也许就在我转身的一瞬间,也许就在我无意间一瞥,也许就在下一个街角,也许在一次旅途中,等待你的出现。我在等你,一直都在……

意象诗六首

●杨少伟

早晨的雨

早晨的雨

早晨的雾

早晨的秋天

湿漉漉抚摸

神秘而茫然

那个傍晚

那个傍晚

在窗前

你的剪影

玫瑰般开放

看不到你的色彩

看到了你的馨香

一生一世

在我的心中回响

方山之上

方山之上

一缕青烟

飘走啦

你一生的光芒

他们挥锹填土

我满眼悲伤

孤独的语言

风干成冬天的落叶

被雪埋藏

早晨的雾

早晨的雾

牛奶膨化的空气

淡淡的薄薄的灰

前方朦胧中

远方梦幻中

漂出肉身内外的疲惫

雾是地狱

十字街头的迷离

时间河流的沉睡

雾是天堂

看不清世界的彩

看不清世界的黑

西山岗上

西山岗上

看我的村庄

喧嚣中膨胀

炊烟笼罩

老屋在散落的

阳光中

歌唱扫荡

我的故乡

在村庄流浪

秋天的月亮

秋天的月亮

很远又很近

湖畔的夜色

流水般

薄荷的香味

水鸟的叫声

把我的呼吸嚼碎

安静 我的思维

透明的玻璃杯

母 亲

●皇甫福勤

是谁滋养了我这朵含苞待放的花朵

是谁哺育了我这只受伤的雏鹰

我是您新生的胚芽

我是您丰收的硕果

我是您码头上扬帆的航船

即将驶离您温暖的港湾

没有您

谁传递给我绽放的力量

没有您

谁给我展翅翱翔的翅膀

没有您

谁给我指明前进的方向

母亲啊

您用结茧的双手

勤俭劳作了几世时光

您用柔弱的身躯

隐忍抵挡了几许风霜

母亲啊

我是您的希望

我是您的荣光

我是您坚定的心之所向

是您给我生活前进的方向

是您帮我摆脱困境中的迷茫

是您教会了我如何勇敢坚强

母亲啊

我会带着您的希望走向更远的前方

怀念飞鸽传书时

●杨 莉

忙碌了一上午,有些疲惫,本打算午后小憩,忽听一同学说收发室有我的挂号信,惊喜之余,疲惫的感觉一扫而光。

从收发室出来,我的心情更加激动,看着手中那份来自远方朋友的惦念,我的心微微有些颤抖。

记得上中学时,我常常和朋友通信,有时一周一封,有时一周几封,信都是来自同一个人。鹅黄色的信纸,封面是一个大大的卡通头像。信纸叠成方块、心形、船形,隽秀的字体透露出一种清新、活泼,有时配上各种图案和贴画,每每使我欢欣雀跃,爱不释手。记得那时每次拿到信都是小心翼翼,放在手里好久都舍不得打开。最喜欢拆信时纸张发出的嘶嘶声音,阅读沉浸在带有对方气息的文字和表达中,感受着手中信纸所走过的时空距离,更喜欢这种质朴而真诚的情感传递……那时候,每晚我都坐在窗前,把每一封信读了又读,看了又看,然后再一封一封包好,摞在一起,小心翼翼地放进一个盒子里。接着便拧开台灯,伏案,认真回信给她。那时候,觉得每天去邮局寄信、取信,是最单纯的幸福。也是那时,我明白了写出来的一字一句代表的是一种真诚,一种证明。而寄给对方的书信,代表的是一种厚重的思念,一种情感的慰籍,一种无声的关爱。

后来我们渐渐长大,之间的通信不知不觉少了起来。假期在家里收拾以前的东西,看到那个布满灰尘的小盒子,眼眶竟酸胀了起来。打开以前的那一摞摞书信,看着熟悉的字迹,淡淡的墨香忽隐忽现,一幕幕往日的欢乐浮上心头,仿佛还可以触摸到记忆的温度。看着看着,我的眼泪滴在发硬的纸张上,一圈一圈地晕开。邮票、邮戳、信纸、信封,充满感情的亲切问候,通通都不再来。那些寄信、取信的日子,那些属于我的单纯的小幸福,随着年岁的增长,都消逝得无影无踪。

我小心珍藏起远方朋友寄来的每一封书信,害怕将来这样珍贵的书信越来越少……有一天真的会沦为收藏品。如今,网络媒体日益发达,随着网络技术的平民化,电话、微信、QQ、电邮,似乎成为人们最常用的沟通方式,似乎人们离得更近了,但却没了写信、寄信的含蓄和精心。人们仅仅是为了交流而交流,为了传递信息而传递,这到底是离得更近了还是更远了?

有位出国念书的朋友告诉我,在外读书的那些年,她经常写信回家,后来才知道父母把她的每一封信都整理,编号,珍藏起来。听了之后我非常感动,眼前浮现出她父母收到信后满脸欣喜的激动画面。

又想起前几天博友发的状态,“你有多久没有收到书信了?”跟帖的网友特别多,从中看到的是他们的一片感伤。甚至有人担心,以后我们的孩子可能会不知道什么是书信。虽然爸妈也常常对我说“记得打电话回家”。但我有时间还是会写一封厚厚的家信,认真贴上邮票,寄给爸妈,也寄出我的一片心意。

点点星光

●帖心雨

镜云湖畔,月光皎洁没有一丝云雾,一对年轻的夫妻带着他们的小女儿悠闲漫步。夏日绵绵,远处蝉鸣的聒噪伴着几声蛙鸣,荷香气息的深处传来一阵欢声笑语。小女孩耐不住,挣脱父母的手追着蜻蜓向前跑去,那对年轻的夫妇宠溺地笑了,默契的对视中看到了他们的恩爱与幸福。

“晓艾,快过来。”少妇像是发现了什么,急忙唤着自己的女儿,蜻蜓飞过了湖面,消失了,女孩也失了兴致,便向妈妈跑来。月色下,晓艾身着嫩红的斑点裙,头上两个羊角辫随着一颠一颠的步伐摇晃着,清亮的眸子很快判断出妈妈呼喊的方向。“晓艾,你快抬头,快抬头看!”晓艾来不及稳稳站住就仰起脖颈,顺着妈妈手指的方向看去。这时,年轻的男人也插了话“晓艾,来,和爸爸一起数,一、二、三、四……十一、十二……”“哎呀,爸爸,那个星星数过了”“不对,不对,没有数过!”“数过了,就是数过了,妈妈你看,爸爸赖皮!”“没有,没有!!”少妇无可奈何道“晓艾,妈妈教你唱首歌好不好”“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一家三口沉浸在自己的歌声和欢笑中。

一年又一年,晓艾已过了扎羊小辫的年龄,是一名小学生了,却被左一个辅导班右一个兴趣班夹着,也没时间去欣赏镜云湖畔的夜景了。随着商业开发,镜云湖周围的楼盘价越来越高。可是除了晓艾,仿佛谁也没有注意到,湖畔没有蛙鸣声了,连鸟儿也不愿在湖边停留了。

刚刚做完奥数题的晓艾抬头看了看表。嗯!九点了,可是中年男人还没有回来。从男人和女人的吵架中,晓艾渐渐明白什么叫做应酬。有点心烦的她打开语文作业,呡了一口妈妈递来的牛奶,低头看语文阅读题,是篇科普文,“这是雾……雾……什么,这个字从没见过啊”晓艾又大致浏览了一下文章,全是介绍这个的。也罢,搬了新华字典,按笔画来查。“雨字头……下面是个……这字真麻烦。哦,找到了,是念mai”晓艾圈了一下这个字,继续读下去,“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也作阴霾……”

做完作业,已经是九点半了。门外半醉的父亲与母亲有些争执,她不打扰,却也睡不着,索性趿着凉拖起身坐在窗前。月光被浅浅的雾挡着,时隐时现的。可还是有亮晶晶的星光夺了她的眼。“一颗,两颗……怎么只有九颗啊!”明亮的眸子想再看几遍,都是九颗。

晓艾有些苦恼,胳膊支着头趴在窗台上,回想刚刚的生字,“雾……霾……”也不知道是个什么东西,脑子转几转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就悠悠地回到床上。这晚初夏的夜空多了些许阴翳,一点点的月光打在女孩脸上,女孩翻了个身,睡得不大安稳。

第二天,下了晚自习的晓艾骑上单车,沉静的夜映着晓艾并不沉静的心,突然听见有人喊她,便缓缓停住。后面女孩紧紧追上,“晓艾,你今天的考试模拟卷做了吗?”晓艾声音透着些疲倦,“快做完了,还剩一道作文,好像是关于保护环境的。”“这样啊,那你明天帮我讲道翻译题吧!”“好啊,时间不早了,快回家吧!”

两个女生互道别后,晓艾向家赶去。路上行人匆匆,每个人都在忙自己的事。晓艾骑车路过镜云湖,虽是初夏,却早已没有人在那里乘凉了,湖水已经见底,还有几个花花绿绿的塑料袋在上面飘着。湖边的树木林早已变成一眼望不到顶的高楼。岸边成堆的垃圾上来回飞着几只苍蝇,只有镜云湖的牌子上讽刺地写着它昔日的美丽。行人都掩鼻而过,晓艾蓦地想起这条十几年前让大家观赏的河在几天前上了当地报纸,标题是《美湖容颜不在,行人掩鼻而过》。

仿佛记得很久之前的某天,她抬头看了一眼夜空,有一闪一闪的光在空中闪耀着。她指给父亲看,可是男人笑了笑说,“傻丫头,又没带眼镜吧,那是晚上飞机的闪光。”想到这里,晓艾无奈地笑了笑,又看了一眼夜空,依旧深邃,或许此时夜空和她是一样寂寞的。

上了楼,父亲为她开了门,留下一句关切,母亲递来一个苹果,告诉晓艾,“明天又是重度污染,一定要记得带口罩。”晓艾应了一声,转头进屋,摊开作文纸,用冷水拍了拍脸,继续阅读作文题。

“净土,是否一去不复返……”读罢,晓艾心中五味杂陈,有许多话想说,可是想起早晨语文老师讲的高分作文步骤,再三思虑,不得已写起来冠冕堂皇的话。风吹在伏案疾书的女孩身上,没有荷香与蛙鸣相伴的夜晚,她的身影显得如此单薄。

写着,写着,晓艾伏在桌案上睡着了。她做了个梦,梦里的夜空中不知何时阴翳消散了,圆月明亮,衬托在月亮周围的是闪闪的星……

关闭窗口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