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受校文指委委派,文指办组织5位教职工党员志愿者再赴精神文明建设帮扶村商水县练集镇朱集村,对该村5名贫困留守儿童进行一对一爱心帮扶,并为这些贫困留守儿童送去儿童读物四种75册和新年大礼包等。
此次帮扶是按照《河南教育学院教职工党员志愿者结对帮扶商水县练集镇朱集村留守儿童工作方案》进行的,是我校教职工党员志愿者的第二次爱心帮扶活动。杨少伟、王艳、薛世俊、胡雪艳、袁磊等5名教职工党员志愿者,在朱集村村委会再次与5名留守儿童见面,孩子们仍然清楚地记得上次为他们送去棉衣、书包文具等的阿姨伯伯们,亲切地叫“阿姨好”“伯伯好”!当孩子们领到这次送去的书籍和礼品时,他们的脸上写满笑容,举手投足洋溢着快乐。练集镇纪委书记兼朱集村党支部书记邵国闯、村干部代表、村小学校长及老师代表等参加了见面会。见面会上,校文指办主任杨少伟简单介绍了此行的目的,志愿者分别与孩子们进行了爱心交流,了解了他们的学习情况、家庭情况,询问了他们学习生活方面还有什么需要的物品和要解决的问题,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邵国闯代表村“两委”、留守儿童及家长向我校志愿者表示感谢。
朱集村遴选出的5名贫困留守儿童,年龄在6岁至11岁之间。他们的家长,多数长常年在外打工,有的家长患有疾病失去劳动能力,家庭困难,但是整体上最突出的特点是父母亲情缺失、教育理念滞后、家庭贫困等。我校教职工党员志愿者就是为了向这些贫困留守儿童献爱心而组建的。5名教职工党员志愿者一对一对应这5名贫困留守儿童,使这些贫困留守儿童感到“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练集镇党委书记张军起、镇长陶德山、镇纪委书记兼朱集村党支部书记邵国闯与我校志愿者进行了座谈,共同探讨了文明帮扶共建特别是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问题。杨少伟代表志愿者表示,这些贫困留守儿童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助的,只要是我们能够做的,我们一定尽心尽力,尽可能为这些孩子们的成长提供帮助;对于精神文明帮扶共建,我们也将发挥学校优势,利用教育资源,在教师培训、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
|